中新社北京7月31日電(張曉曦 黃靖羲 石龍洪)今年夏天,北京、上海、廣東、廣西、浙江、湖南……處處可見香港青年前往實習交流的身影,港青北上內地實習體驗相當熱絡,已蔚為潮流。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青年的發展,提出多項措施讓香港青年有機會到內地各省市交流實習。僅2016-2017年度,特區政府就提供6600萬元港幣資助95個實習項目,讓約3700名香港青年有機會赴內地實習交流。此外,內地與香港兩地民間機構亦組織推動相當數量的港青北上實習交流項目。
近些年,隨着香港與內地交往日益緊密以及內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國際地位的顯著提升,越來越多香港青年錶達出希望走入內地、了解內地的意願。不少香港青年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內地經驗是就業市場的加分項,可為未來就業「鋪路」;同時,內地廣闊的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也為他們提供更開闊視野和前來就業創業發展的機會。
如今年暑假在北京實習的香港浸會大學大四學生陳震指出,雖然他已在香港找到工作,但北京實習的機會仍「不容錯過」。香港同學中有內地工作、實習經驗的仍屬少數,相信自己在內地的經歷會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大有裨益。
在深圳實習的香港學生廖曉晴也表示,雖然看上去香港薪資水平高些,但內地的機會更多,讓她可以學到更多東西。在她看來,內地企業特別是一些初創企業,有「很好的成長性」,未來她也可能選擇到內地工作。
如今,內地和香港相關機構為香港青年提供的實習項目數量逐漸增多,形式更加多樣,可供選擇的空間更大,可實習的內地省市數量亦不斷擴展。
如由國務院港澳辦、文化部、香港中聯辦等官方部門支持的香港學生內地實習項目,提供包括在中央企業、媒體、文博機構等不同的實習機會。
再以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今年舉辦的「香港大學生內地實習計劃」為例,其提供崗位的企業包括銀行及金融、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房地產開發及管理、互聯網、高新科技及製造、通訊、航運及交通等,涵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及其他省會城市。
對此,多位香港青年在受訪時表示,內地更加多樣化的實習機會讓他們開闊眼界,希望未來能學以致用。尤其是文化、藝術機構等提供在香港比較少有的實習崗位,讓他們能有空間發揮自身的特長。
不同于以往團隊旅遊、參訪、座談等「走馬觀花」式的交流形式,一段時間的實習體驗讓香港青年能有更多機會與當地人交流,更加深入地體驗內地的風土人情,了解內地經濟社會等多層面發展。
在北京實習的香港大學學生黃信懌、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吳芷欣等均表示,一個多月的實習,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城市,祖國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讓他們感到驚喜。尤其是,內地領先的互聯網經濟讓他們大為稱讚,豐富的互聯網應用、方便的網上購物、快捷的電子支付,讓他們感受到內地「互聯網+」發展的魅力。
在實習期間,不少港青還開啟「自由行」,到不同城市去感受多樣的文化和秀麗的風景,這些經歷讓他們感到「非常難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經過親身實習交流體驗後,不少香港青年反映,他們看到和了解到內地的許多事情,和自己曾經的想像不同。他們認為,香港年輕人應多來到內地,親身感受這裡的溫度。
同時,他們也更清晰地認識到,「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具有國際化優勢」,香港畢業生在語言能力、國際視野等方面具有優勢,未來在職場中也應抓住機會。
今年多次在內地出席青年交流、實習活動的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指出,支持各機構所辦的暑期實習計劃,讓香港青年了解內地的就業環境和發展空間,更讓他們擴闊視野,將繼續推行香港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為加強兩地交流創造廣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