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研MRI影像助診斷腰痛

時間:2016-06-15 03:15:15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都市人長期久坐,椎間盤退變引致腰痛已屢見不鮮。香港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被稱為「Modic異變」的脊椎椎骨體變化,與椎間盤退變高度相關,有助醫生準確臨床診斷腰痛,並為病人訂立更完善和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有關研究已在《Medicine》最新一期醫學期刊發表。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自2001年起,進行大規模磁力共振掃描(MRI)人群研究,發現一種被稱為「Modic異變」的脊椎椎骨體變化,與椎間盤退變有很大關係。

  該研究隨機抽樣1142名平均年齡53歲的港人,進行磁力共振掃描,評估各種脊骨退化,當中24.7%的參與者有「Modic異變」。

  研究發現,「Modic異變」分兩種類型,7.1%屬Ⅰ型(椎骨終板異常及骨髓內血管纖維化和水腫),17.6%屬Ⅱ型(椎骨終板異常及骨髓內脂肪細胞滲透)。研究發現,各類「Modic異變」均與長期嚴重的腰痛有關,Ⅰ型患者比Ⅱ型患者有更嚴重的疼痛,而Ⅱ型的Modic異變則與下肢麻痹無力等殘障相關聯。疼痛和殘障的風險和嚴重程度,隨?「Modic異變」範圍和受影響的椎體數量而增加。

  今次研究是全球首個最大規模評估不同「Modic異變」的臨床研究,並發現與長期嚴重腰痛和下肢殘疾有直接關係,磁力共振顯示脊骨影像將可用作診斷腰痛的關鍵指標,透過脊骨上顯示的「Modic異變」形態和受影響範圍。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學系助理教授Dino Samartzis稱,該研究可了解腰痛成因,醫生可透過磁力共振影像,看見病人痛楚根源,包括可為病人「度身訂做」治療方案,減少現時病人在治療腰痛上的時間和金錢,及可開發更精確的方法防止脊骨和椎間盤退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