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務實政治抬頭 香港風清氣正/方靖之

時間:2018-06-27 03:16:56來源:大公網

  今年「七一」既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一周年的日子,也是習主席視察香港的一周年。這一年間,香港政治形勢持續好轉,套用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的評價,就是「今天的香港『風更清、氣更正、人心亦更齊』」。「風清氣正」所指的,正是目前香港政治生態呈現積極、良好的變化,人心更凝聚、社會更團結。

  泛政治化情況改善

  習主席一年前視察香港,帶來的不單是對香港的支持和關顧,更重要的是帶動香港社會堅定信念,凝聚人心:習主席重申「一國兩制」「四不」不會變、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大大增強了港人的信心;並明確劃出了不允許觸碰的三條底線,提醒香港社會不要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寄語香港抓住國家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的難得機遇,將香港社會從「泛政治化」的泥濘中拉出來。其中,務實政治力量抬頭,求發展求和諧成主流,正是香港政治形勢得到顯著改善的一個主要體現。

  去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香港在回歸以來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社會亦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不但社會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而且更出現了大型的非法「佔中」,「港獨」歪風也有蔓延之勢,「泛政治化」嚴重困擾香港社會。

  「一國兩制」如何前行備受關注。對於「一國兩制」的問題,習主席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明確在「一國」的基礎之上,「兩制」的關係應該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諧相處、相互促進,釋除了一些人對中央落實「一國兩制」的疑惑,提振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習主席在視察香港的重要講話中,更明確劃出了不允許觸碰的底線:一是不允許危害國家主權安全;二是不允許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區基本法權威;三是不允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堅決捍衛國家底線,依法遏制「港獨」思潮;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立法會宣誓風波的釋法,更有力地重整了議會秩序,劃下了政治紅線,「泛政治化」的歪風亦得以遏止。香港形勢持續好轉,其中有兩個例子最能說明問題:

  第一個例子是立法會補選,建制派在劣勢之下成功虎口拔牙取得兩席,除了謝偉銓重奪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議席之外,鄭泳舜亦在九龍西擊敗反對派代表姚松炎,實現建制派補選「零的突破」。在補選結果中可以看到,反對派在各個選區的得票都顯著下跌,相反建制派卻穩步增長。事後,反對派紛紛將這次敗選歸咎於策略出錯、選舉工程失誤。當然,選舉要講策略,但任何高明的策略、任何完善的選舉工程說到底只是輔助,選舉勝敗關鍵始終在於爭民心、得民心、順民情。

  反對派失人心失選票

  在補選中建制派與反對派的得票差距大幅收窄,根本原因是建制派過去的表現符合市民利益,得到市民認同,也符合主流民意的訴求。相反,反對派近年的行為卻屢屢與民為敵、逆民意而行。在立法會「拉布」、在社會上挑動對抗、無理阻撓政府施政,令市民極度煩厭,不少中間市民紛紛以手上一票表達不滿,就是原來一些立場較溫和的反對派支持者,也不滿反對派政客的所作所為,因而寧願不投票以示不滿,導致反對派得票大跌。

  這是反對派落敗的主因,當中正反映社會的理性力量開始抬頭,反對派的「泛政治化」操作再不能予取予求,補選結果既是市民對「泛政治化」說不,顯示出社會求發展求穩定的呼聲,也呼應了習主席警惕「泛政治化」的提醒。

  第二個例子是立法會一年間接連通過多項重要的議案和法案,包括《議事規則》的修改以及「一地兩檢」等法案。過去,這些較敏感的法案及議案無一不在立法會上遭到「拉布」阻礙,反對派更會發動大規模的政治行動令政府舉步維艱。但近一年,有關的情況已經大為改善,反對派儘管仍在搞局,仍在千方百計的阻礙施政,但每次都無功而還,不但在立法會上搞不出風波,在社會上更挑動不動民意,反對派反「一地兩檢」的行動參與人數零丁落索,在社會上毫無回響,令反對派也不敢在立法會上過分激烈搞局。這一年間,立法會的議事效率及運作得到顯著的提升,反對派搞局空間大為壓縮,為政府的施政提供了穩固的支持。

  各種跡象顯示,香港正處於回歸後一段民情最穩定、形勢最有利的日子,廣大市民都理解並堅守「一國」之本,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認清香港的憲制秩序和政治界線;社會務實政治力量抬頭,「泛政治化」歪風得以遏止;求發展求和諧成主流,各界目標一致,齊心協力,推動香港投入國家發展大局;社會風更清、氣更正、人心亦更齊。

  這一連串積極的變化,根源正是去年習主席視察香港帶來的重要宣示,不但有力地凝聚人心,更推動「一國兩制」踏入新階段。現在的關鍵是特區政府及各界如何利用有利的社會形勢,切實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坐言起行,繼續迎難而上,不要坐失時機。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