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興事件的反思

時間:2018-06-11 03:16:08來源:大公網

  圖:中興事件提醒中國企業在融入全球產業鏈時遵守「遊戲規則」的重要性

  早前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在7年期限內向中興通訊出售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令中興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事件最終以中興願意繳交14億美元罰款並改組暫時獲「放生」。\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吳宏斌

  中興慘遭「痛下殺手」,事因可追溯至美國政府自2012年來針對中興通訊涉嫌違反伊朗禁運令所展開的調查;美國商務部聲稱掌握了中興間接向伊朗、朝鮮等國出售美國科技產品和技術的證據。恰逢當前中美貿易紛爭升級,中興事件被認為是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的「組合拳」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看,中興經過多年發展,近年來更不斷加大在5G領域的研發投入,先後取得了一系列的技術突破,有望成為全球通訊技術行業的引領者之一,對在該領域傳統上居主導地位的美國企業構成了挑戰。美國商務部頒布「封殺令」,可以說是對中國通訊行業發起的一次「精準打擊」,亦從側面印證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貿易限制的真實目的絕非單純的「削減貿易逆差」,而是從根本上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崛起。

  美國的貿易限制令宣布後,中興即承認有機會令其公司陷入「休克狀態」;事實上,中興作為中國第二大、全球第四大的電訊設備製造商,是次事件有機會牽連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我身邊便有從事電子製造的朋友因而受到影響,訂單停頓,非常徬徨,幸好現時危機看來有轉機。

  導致中興被「一劍封喉」的主因在於其通訊設備的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美國供應商,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品。事實上,這種在關鍵技術上「仰人鼻息」的現象並不是中興的獨家「痛點」,更是中國通訊設備行業乃至不少科技創新產業共同的「短板」。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芯片進口額超過2600億美元,國產芯片的自給率不足20%,尤其是高端芯片的供給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

  合規經營免有機可乘

  當然,中興事件的「導火線」是該公司在經營合規方面確實存在不少漏洞,才淪為美國政府實施制裁的把柄。今次中興得到教訓的代價雖十分昂貴,但事件凸顯了內地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技術上加強自主創新的迫切性,亦提醒中國企業在融入全球產業鏈時遵守「遊戲規則」的重要性,「痛定思痛,方能汲取教訓」;希望中興或其他企業能做好防範,勿讓美國再次有機可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