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策劃跟人生階段息息相關,不同人生狀況,需要考慮的事情的次序和重點都有差異,但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最關心的財務目標,相信一定是退休。主要原因是因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中,香港人的年齡中位數已達到43歲,而預期壽命亦是世界最高水平地區之一,再加上社會保障制度不足,令大家不會為了得到全面退休福利而期望可以工作到65歲或以上,反而不少人期望50多歲便退休。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筆者相信退休便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因此,筆者將會在未來的專欄文章中,與大家從不同角度分享,如何為退休生活做好規劃,期望達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和老有所為!
為退休而儲蓄,不少人只是口號,切實執行的可能是少數!過去筆者曾經在講座和培訓課程之中,提及過一個由美國退休金研究社發出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到七個導致我們沒有為退休好好儲蓄的原因,分別是:
改變行為的回報相當不確定;打工仔不容易接受遙遠未來有回報的想法;作出了要為得到快樂明天而努力的承諾,意味着今天便要承擔痛苦;錯誤的決定能夠產生即時的受益;為未來儲蓄不能帶來即時獎勵;推遲儲蓄決定,不會有任何即時處罰;為未來儲蓄沒有功能上的期限。
年長者憂未來唔夠錢使
當仔細理解以上的研究結論時,不難會發現到這些原因都是牽涉到內在推動力和動機的心理因素,這些亦是很多計劃最後成敗的主要影響因素,尤其是一些長線的計劃。
由開始儲蓄,到踏入退休階段,直至人生最後階段,整個退休規劃牽涉的年期隨時超過50年!通常我們年輕時都會比較難為未來而儲蓄,但人到中年,40歲過後,便會開始感覺到迫切性,甚至乎有時因心急而做錯了投資決定。
數十年時間中,我們會經歷外在環境變化和內在心態變化,往往導致我們的動力受影響而降低。要改善狀況,期望達成長線退休目標,筆者建議大家第一件注意的事情,是要先了解將來會面對什麼的問題。
筆者時常聽到一些年長人士對退休的擔心是「唔夠錢使」,究竟這代表什麼呢?可能性包括是擔心壽命比預期長;擔心支出比預期多;及擔心累積金額比預期少,這些擔心便是退休最常見的問題,結論便是「唔夠錢使」!
篇幅所限,筆者今天只會提出一些針對退休規劃常見的問題,先帶出問題重心,如何拆解便留待未來的文章,與大家再分享。
(作者為獨立理財教練,著有多本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