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光明,有望引領香港再次騰飛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按程序正在報批當中,估計很快會正式公布。據悉,規劃初步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平台、重要經貿合作等。規劃範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筆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應該說,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同時也能夠幫助香港更快融合到國家發展的大局中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金融人民幣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能大力推動香港發展創新和科技產業,建設香港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使得香港國際大都市的中心地位能得到很好的加強。
粵港澳大灣區,可能是香港實現再次騰飛的唯一機會,也能解決很多香港長期無法解決的問題。對此,筆者有三方面的理據:首先,最重要的還是解決了人才雙向流動的問題。從全球幾大灣區來看,人員在灣區內流動是非常正常的,現在有了高鐵、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橋等暢通的基礎設施,使得一小時生活圈真正成型。如果再加上高速便利的電子通關,如此住在廣東,返工香港;或者住在香港,返工廣東一定是非常可行的事。我們可以看到,在人才層面,香港和大灣區內其他地區的人才結構非常不同,香港多金融、法律、醫生等專業人才,而廣東和深圳多科技、互聯網、高端製造業人才,兩地正好形成互補。如果香港能夠處理好灣區內人才的簽證問題,而廣東深圳能處理好稅務問題,那相信人才流動一定會比現在高效很多。
建科創特別合作區
其次,做好大灣區內的資金自由流動,對香港也是至關重要的。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彙集了全球資金,聯繫匯率非常穩固,法律體系完備,相關金融人才充沛。因此,如果能夠實現大灣區內資金的自由流動,一定能大力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做好規劃的前提下,拓寬跨境資金的流動渠道,完善深港通、基金互認、債券通等跨境資金雙向流通機制和配套政策,使得香港的金融能更好的為大灣區的企業做服務,這才是最大限度提高協同效應的事情。
第三,就是利用香港在法律和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協助粵港澳地區的企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准入、標準、定價的試點,加速新技術產業化的進程,最終能夠建立廣深港三地科技創業特別合作區。
總之,要完成上述事宜,粵港澳大灣區內政府要有決策共商的機制、全局觀念。筆者相信,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會有最光明的前景,而香港也一定會再次騰飛。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