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有機構表示,隨着更多元的海外成熟投資者的加入,未來A股整體投資風格將更偏向價值投資。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說,境外投資者在布局MSCI成份A股時,始終超配可選與必需消費、醫療保健等相關個股,同時低配銀行、能源、工業等股份,且超配或低配幅度遠超內地公募基金。他相信,境外投資者或更青睞高ROE(股本回報率)、高歷史EPS(每股盈利)增速、高EPS調升頻次等因子。
興業證券的研報稱,2016年末,境外機構及個人合計持有A股約6492億元(人民幣,下同),惟截至今年三月底,境外機構及個人合計持有市值達1.2萬億元。申萬宏源的統計也顯示,截至去年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A股市值達1.1747萬億元,持有流通市值佔比2.63%。截至今年四月中,陸股通累計淨流入4093億元,成交佔比4.2%。
申萬宏源策略首席分析師王勝表示,主動外資在去年十月後已透過陸股通加速MSCI的A股標的配置,這也令去年下半年A股白馬表現不俗,MSCI若提升A股市值納入因子或增加A股中盤標的,主動型資金料為市場帶來可觀的邊際配置資金。
蘇寧金融高級研究員顧慧君介紹,現時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持股多集中在金融、消費行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2.08%、22.51%和5.4%,這表明QFII投資者屬於價值投資者,未來追蹤MSCI進入A股的境外投資者也會持同樣的投資風格。她續稱,儘管境外資金在A股單日成交量中佔比較小,但仍能獲一定的邊際定價權,因此會引導A股整體投資風格偏向價值投資。
國金證券指出,潛在納入MSCI的成份股均為大盤藍籌股,主要集中在「消費、金融」等板塊,兩板塊的佔比分別達到33.62%及24.46%。未來正式納入後的增量資金,也將主要流入包括銀行、食品飲料、非銀金融、家電、房地產等金融和消費行業。考慮到外資的資金在具有稀缺性、企業盈利能力較好、估值合理等的偏好,認為在潛在納入的成份股中,應主要聚焦稀缺、績優、具備超級品牌價值(即白馬股中的一線龍頭,且具有稀缺性和品牌價值)的公司,如茅台、格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