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五窮六絕真的嗎?/郭奉孝

時間:2018-05-07 03:15:40來源:大公網

  無論是港股還是美股,都有自己的老生常談,其中一個就是認為五月及六月不利股市。港股的說法是「五窮六絕七翻身」、歐美股市則是「sell in may and go away」。由於今天的資訊發達,媒體渲染力相比以前更強。也因為如此,若普通投資當面對股市大跌時,再閱讀這些看似有傳統智慧的說法時,很容易便直接跳到傳媒想我們相信的結論,而忽略當中的求證過程。

  筆者不是反對老生常談的說法,但認為要用數據證明給我看,以及論述有實際根據才去相信。因此,投資時最重要還是不要人雲亦雲。基於以上,筆者統計了過去十年港股的恒生指數、中國股市的上證指數,及美國股市的標普指數五月及六月的表現。

  首先看恒指過去十年裏的五月及六月表現,可見五月平均回報為-0.26%,六月則為-2.32%。以上數據看不出恒指有「五窮六絕」的情況。翻查資料,原來「五窮六絕」是港股由上世紀80年代開始流傳的一個「都市傳說」,即是人雲亦雲,沒有人能證實,又好像真有其事的說法。

  要解釋「五窮六絕」也可以作出理性、有道理的分析,就是上市公司在五月底前公布所有全年業績後會宣布派息,然後便在五月進行派息除淨,令股價下跌。當沒有看到上面「五窮六絕」數據時,很容易就會覺得以上分析有其道理。

  但看了上面數據後,知道根本沒有大關係時,因為派息除淨令股市下跌的解釋立時變得無稽。

  再者,恒指變動主要由權重股決定。五月除淨的重磅股份,則只有騰訊(00700)派發0.88港元、滙控(00005)10美仙、中移動(00941)1.582港元,及長和(00001)2.07港元。內銀則較多在七月除淨。實際上對恒指的影響又有多少呢?確實,除淨後股價一樣可以上升下跌,並沒有太大關係。

  另一方面,港股過去十年都有「兩個爹」。一個是美股、一個是A股。港股要有好表現,兩個股市都不能表現得太差,甚少有獨善其身的情況出現。

  過去十年標普的五月及六月表現,五月平均回報為-0.15%,六月則為-1.30%。至於過去十年上證的五月及六月表現,五月平均回報為-0.91%,六月則為-3.88%。

  綜合以上三個股市數據一起看,六月股市回報一般較五月差。然而,「五窮六絕」的說法還不算成立,因為就幅度上看都不算是很誇張的大跌,也看不到五月股市下跌的必然關係。今天若還在不停地強調這個說法的,相信都是想搶眼球的媒體或分析員。他們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及言論自由,但投資者自己花真金白銀時作決定要明智,記得「謠言止於智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