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韓美軍和戰時作戰指揮權,是韓國極其敏感、複雜的話題。看過金成洙導演的災難片《流感》的人,應該不會忘記其中一個情節,當疫情瀕臨失控、疫區民眾爆發大規模騷亂時,駐韓美軍決定派出戰機進行轟炸,而坐鎮指揮的韓國總統束手無策。後來,劇情突然逆轉,抗病毒血清出現,總統不惜以動用首都防空導彈擊落美轟炸機相逼,才迫使美國人在投下炸彈的最後一刻取消了行動。這就是半島現實:韓雖然是主權國家,但安全要由美軍保護,「戰時狀態」的認定及戰與不戰,最終決定權不在韓總統,而在駐韓美軍司令。
由於話題敏感,韓各界在談到駐韓美軍時均謹言慎行,一般不主動挑起爭議。最近,韓總統外交安保特別助理文正仁卻捅了個「大簍子」。也許被「文金會」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或是對南北和解前景過於樂觀,這位助理在美媒撰文稱,若朝鮮半島實現停和機制轉換,美軍駐紮韓國缺乏正當性。消息一出,輿論大譁,青瓦台忙不迭以總統文在寅的名義闢謠:美軍駐韓問題屬於美韓同盟範疇的問題,與和平協定的簽署毫無關係,不要把個人觀點與總統立場混為一談。
從邏輯上講,這位學者出身的助理說得沒錯,如果朝鮮半島真的實現了和平,駐韓美軍將喪失常駐的正當性。但發表此番言論錯在不合時宜:一則朝韓首腦會談雖然取得圓滿成功,但如何落實還存在相當大不確定性,半島緩和遠未達到不可逆的程度,發生重大變化的風險仍存;二則「特金會」可能在五、六月間上演,此時談美軍撤離問題,會引發特朗普不必要聯想,令美國人心生不快。
戰時作戰指揮權同樣。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朝鮮戰爭爆發,當時的李承晚政府為扭轉敗局,將作戰指揮權交給了美軍主導的「聯合國軍」。一九七八年,作戰指揮權移交給了韓美聯合司令部。直到一九九四年,韓才收回了和平時期的作戰指揮權,但戰時作戰指揮權仍在駐韓美軍手中。
盧武鉉時期,韓積極推行「自主國防」政策,並於二○○六年九月正式向美提出戰時作戰指揮權問題,並獲得美方認可。按當時韓美雙方達成的協議,美方將於二○一二年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韓方。但李明博上台後改變了政策,不再主張收回這一權力。時值奧巴馬政府實施「重返亞太」戰略,韓美雙方互有所需,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被無限期擱置。去年總統選舉期間,文在寅曾把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作為自己的競選目標,但上台後審時度勢,極少提及此話題,更未明確時間表。
半島和解尚處進行時,現在距談駐韓美軍的事還差十萬八千里。各方且莫急,否則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