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銀迎接新時代發展機遇

時間:2018-04-27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高迎欣表示,香港將繼續成為內地金融改革「防火牆」

  今年是內地改革開放40周年,中銀香港(0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表示,中央政府最近啟動新一輪全面改革與開放,宣布一系列開放金融市場的措施,對香港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他強調,今次的開放政策,在地域、持股比例等方面相較CEPA有更進一步突破,為香港金融業開拓內地市場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紅利。/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高迎欣今年初接掌中銀香港之後首次接受傳媒訪問,對香港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作出深入闡釋。內地進一步擴大開放,他認為「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聯繫的中介角色面臨挑戰」,因為隨着內地市場未來直接與世界對接的機會越來越多,香港固有的聯繫人角色將面臨考驗,必須進一步優化升級,完善制度規範改革,提升專業性和配套服務優勢,以更好地幫助國際資金和投資者參與「中國故事」。

  儘管面臨挑戰,他相信香港「作為內地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仍將持續。他舉例說,滬倫通即是在滬深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平穩運行和經驗積累之後的產物。高迎欣相信未來內地開放金融市場,仍是一個以自身的市場條件及發展需要為基礎,呈現出「分層次、分步驟、分階段、循序漸進、風險可控」的開放過程。在此期間,許多開放與改革措施可在香港市場率先試行,通過實施、監測與評估和積累「先行先試」經驗,日後再考慮在內地市場複製或全面推行。

  打造跨境業務新增長引擎

  同時,他相信香港作為內地金融改革「防火牆」的功能仍將彰顯。高迎欣解釋,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底線是維護國家經濟金融體系安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首要任務。香港可在內地與國際市場之間提供防範風險的緩衝區域,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樹立起審慎而穩妥的屏障。

  高迎欣續說,中國內地的金融開放新政策,為中銀香港的多元化業務平台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思路。中銀香港將「密切跟蹤研究相關規劃和政策」,充分發揮中銀香港跨境服務經驗優勢、一體化聯動發展牽頭行的作用,深化與中國銀行的聯動合作,形成具中國銀行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打造跨境業務的新增長引擎。

  與內地改革開放的進程相類似,去年是中銀集團在香港服務100周年的大日子。如何帶領中銀香港在百年基業之上繼往開來、再闖高峰,相信是市場其中一個關注焦點。高迎欣表示,新時代改革開放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時代機遇、戰略機遇。今年年初,中國銀行確立了「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的戰略目標。因應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地位的變化和作用的進一步彰顯,以及中銀香港在中國銀行集團全球化戰略中的新定位,該行也提出了「建設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的戰略目標。

  提升多元化服務能力

  高迎欣解釋,這一目標既與中國銀行集團戰略要求相通,也與以往中銀香港發展戰略一脈相承,並增加了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務,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為實現「建設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的戰略目標,他說中銀香港已部署一系列落實措施和業務策略,包括:繼續深耕本地市場,推動東南亞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業務發展,提升多元化服務能力,同時,在科技創新、風險合規、精細管理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冀做到「統籌兼顧、質量為先,努力實現均衡長期可持續發展」。(詳見附表)

  「整體而言,中銀香港正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高迎欣總結說,中銀香港將保持戰略定力,把握發展機遇,加快創新轉型,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建設成為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