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左起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行政總裁李小加、上市部營運總監許淑嫻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經過四年來的諮詢、擱置、再諮詢,港交所(00388)終於推出新的上市制度,容許高市值的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新例將於今月30日(下周一)生效,有意按新制度申請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可於該日起提交正式申請。行政總裁李小加預料,會有10間以上的企業遞交申請,當中以生物科技公司為主,最快六月首宗新例下IPO。/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港交所在新上市規則建議的諮詢總結中指出,各項建議均得到市場廣泛支持,新上市規則將大致按建議所述落實,並在若干細節上作出輕微修訂以反映回應人士的意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歡迎港交所就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發表諮詢總結,相信可進一步提升本港上市平台對不同地區發行人的吸引力,加強本港相對全球其他主要上市地的整體競爭力。
為「資深投資者」提供指引
為回應市場建議,諮詢總結相對作出部分修訂包括:在生物科技發行人方面,聯交所就「資深投資者」及「相當數額的投資」的例子提供進一步指引,「資深投資者」包括專門或側重於投資生物製藥領域的大型基金,大型製藥或醫療保健公司,相關的風險投資基金,以及管理資產總值不少於10億元的投資者等。「相當數額的投資」則包括就市值介乎15億至30億元,或市值介乎30億至80億元,或市值超過80億元的申請人,投資額不少於申請人上市時已發行股本的分別為5%,3%及1%。
其他修訂還包括,規定全體企業管治委員會的成員必須為獨立非執行董事,而非原先建議的大部分;第二上市渠道申請上市的合資格申請人,可以保密方式提交申請,以及為生物科技發行人釐定公眾持股量時,不計基石投資及現有股東所認購股份的事宜,給予更大彈性。此外,港交所澄清無意令同股同權股東可修改組織章程,去除不同投票權架構。
是次諮詢共接283份回應諮詢文件的意見,開名提交意見的上市公司包括太古系四家上市公司和鷹君(00041),曾於首輪諮詢提交意見的騰訊(00700)及股壇長毛David Webb,則沒有在此輪諮詢回應名單上出現。
另為更好處理生物科技公司的申請,李小加表示,已成立生物科技諮詢小組,並找到12至14名成員,以及同樣人數的後備名單,正式人選會於下周一公布。他強調,該小組為諮詢性質,聯交所只會在有需要時諮詢個別成員意見,小組並不會參與上市審批。
對於再次被追問到內地發展中國預託證券(CDR),致力吸引美國上市中概股回流,對是次改革的影響時,李小加認為,內地發展CDR非為港交所改革而來,而且若是次改革只是試點,相信對港影響有限,若是大規模改革開放,對香港亦會有利受惠。
張華峰:不同投票權違初衷
此外,就是否容許企業擁有不同投票權,港交所將於今年7月31日或之前就此另再諮詢市場意見。不過,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就不支持該做法,認為容許企業擁有不同投票權有違最初推出同股不同權的初衷,因為最初支持同股不同權是希望保留個別的創辦人不受股權攤薄的影響,而以個人才能繼續營運公司。反之,企業是由董事會集體管理,並非以個人特別有貢獻,故不適宜擁有同股不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