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4月20日訊(記者李永青)扮演着央行角色的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期在貨幣市場多番入市干預,以捍衛港元兌美元的聯繫匯率,激起市場評論員對其穩定匯率能力的密切關注,但這對投資者來説是否是最重要的議題?富達國際基金經理GeorgeEfstathopoulos表示,自1983年推行聯繫匯率制度以來,港元兌美元匯率一直保持穩定,順利抵禦多次重大經濟及市場衝擊。香港的外匯儲備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5%,金管局有充裕的可動用儲備,如有需要可進行大規模和長時間的干預。相反,GeorgeEfstathopoulos認為,更值得討論的反而是繼續出手支撐港元匯率的代價,如果這導致本地經濟體系中的流動性顯著收緊,才是更令人憂慮的問題,特別是借貸成本上升對熾熱的香港樓市有何潛在影響。
GeorgeEfstathopoulos指出,目前股市估值似乎未完全反映這方面的風險,儘管投資者長期以來一直相信利率會漸進地上升,但房地產股票價格相對資產淨值的折讓與去年比較已顯著收窄。股市投資者大概認為港元與美元貨幣市場利率差距進一步擴闊的程度有限。三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與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的息差已達到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不過於美國上次的加息周期(2004年至2006年),息差高見約220個基點,遠高於今天的105個基點。
另一個解釋是,投資者可能過早憂慮借貸成本將會上升,導致房地產股票價格相對資產淨值的折讓幅度一度擴大,但鑑於金融體系中的流動性仍高於預期,折讓幅度此後又有所收窄。基於這個原因,若金管局再次入市干預,可能會令資產淨值折讓再次受到關注並出現回升。無論如何,在港元仍存在沽壓的情況下,香港地產股面對表現落後大市的風險。
展望後市發展,GeorgeEfstathopoulos指出,港元與美元貨幣市場的息差無疑是需要密切關注的重要指標。但投資者亦必須注意香港市場的資金流入規模,尤其是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額度將獲擴大,加上中國境內上市的中國股票將在未來數月納入MSCI指數,而且多家中國公司據報正等待適當時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