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家安全與香港的「去殖化」/陳文鴻

時間:2018-04-20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在港英殖民地時代,表面上不提國家安全,但實際上英國極其重視其在香港的英國國家安全。例如香港殖民地政府有「政治顧問」一職。警察部門有「政治部」在港的英國專員公署有不少不公開或編外的外交及其他人員在活躍。英國情治部門在港設有機構和信息監聽站,並與美國、澳洲等國家在港的情治網絡有密切聯繫和合作。這些部門、人員和網絡都把香港與英國國家安全連接起來,嚴格保障。特別是英國在香港實施遞解令,把它針對的華人居民,不管國籍身份如何,均可以不公開審判和罪名,遞解出境。

  港英政府處理國家安全的問題有硬有軟,滲透在香港社會各個方面。英國人以政治奸狡聞名於世,政策和行事老謀深算,也懂得用各種方法、手段與藉口來掩飾其政治作為。國家安全因此也有在於教育,例如限制大學教育的發展,控制大中學的課程,實際上是用洗腦和愚民政策來保證殖民地在港的統治及英國的形象,壓抑異己思想和培育親英反中的人物與思想言論,將之深植殖民地民眾之心。這是軟性、長遠卻又十分有效的維護英國國家安全的做法。

  回歸前後,迷信於英國人協議的誠意,也不了解香港的社會民心,以為回歸解決了政治,得到大資本家擁護後便諸事大安,沒有考慮殖民地體制(特別是中英談判後的轉變)對回歸後香港發展的障礙。實質變成以主權換治權,香港殖民地體制大部分保留下來,沒有進行必要的去殖民地化。教育方面甚至連國民教育也不推行,放棄殖民地時代的公民教育,不自知地容忍教育體制和內容用各種名目去中國化。而政府上下也絕口不提國家安全,更不用說香港的責任。

  23條立法雖明文列於基本法內,政府內外卻以暫緩23條立法作為政治抗爭的關鍵。「佔中」、「旺角暴亂」,以至「港獨」思潮與行動遽起,應該是香港只重「兩制」,排斥「一國」,忽視與抗拒國家安全,一二十年積累下來的結果。

  今天,在中央政府的推動下,香港特區政府不得不要認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接受香港保障國家安全的責任。

  這幾天特首林鄭月娥指出,國家安全包括經濟、金融、糧食、網絡、環境生態各種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也強調特區政府要明確對抗「港獨」,進行23條立法,在恐襲、網絡、跨境犯罪和治安方面針對不同的保安風險努力應對。香港再不是與內地畫地為牢,而是要積極溝通和合作。不過,我們暫未看到有多少積極措施在推行,或許扭轉原來抗拒不合作的心態和制度需要時間。今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相信可助改變香港的思想,把保障國家安全從傳統的恐襲、網絡、跨境犯罪的傳統範疇進一步深化,也伸延至非傳統領域,且更重要的是在社會文化教育着手。

  不過,林鄭月娥的公開講話中有一段頗令人擔憂,她指出2014年「佔中」與「旺角暴亂」屬國家安全中的內部安全,但卻屬公共安全與公共秩序範圍,似乎屬比較狹窄的認知,可能忽視了這些事件中「港獨」、反中的性質和外界介入的程度未能在制度、政策、措施上對症下藥。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