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這是今年我國四大主場外交的開篇之作,引發世界關注。習近平第三次以中國國家主席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他在10日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向世界宣布中國將繼續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愈開愈大。這是在美國實施單邊主義,向中國等國家大打貿易戰的時刻,中國向世界發出振聾發聵的最強音。
博鰲論壇彰顯開放決心
習近平主席講話圍繞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重要經驗和啟示、世界意義和影響,以及在新的歷史當口中國將如何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作出最權威的闡述。他特別把改革開放提升到「第二次革命」的空前高度,顯示中國將摒棄雜音,繼續走穩走好改革開放之路,為2050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此次講話可以視作一個宣言,一個承諾。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在當前美國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揮舞「貿易制裁」大棒,導致全球市場陰雲密布,前景未卜的情況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習近平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十分具有針對性。這顯示了中國的自信,必將給世界一顆定心丸,解除國際社會種種疑慮。
改革開放是中國國策,是中國的成功之道。習近平三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三次強調要改革開放,並非偶然。在2013年的年會上,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我們將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2015年的年會上,習近平再次在博鰲亞洲論壇強調:「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而此次在中共十九大之後,以及全國「兩會」後的首次博鰲論壇,習近平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並大手筆地提出改革開放的具體舉措。
過去四十年中國奇跡般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四十年前中國人均GDP只有155美元,排名全球倒數第三;而四十年後,這個數字超過8800美元,令中國躋身世界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經濟學家林毅夫說,在人類經濟史上,還不曾有任何國家或地區有這麼高速的經濟增長,這都得益於改革開放。而更重要的是,中國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全球也同樣是受益者。中國向世界開放了全球最大的市場,是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四十多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國(最大買家);中國經濟活力帶動全球經濟,令全球經濟增長率的30%多年來出自於中國的貢獻;中國7億人口脫貧,為全球減貧70%。正如習近平所言,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從中共十九大和今年全國「兩會」來看,中國改革開放的部署已經清晰,未來路徑呼之欲出。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並制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改、國務院機構改革,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整合銀監會、保監會職責,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保會)等等一系列舉措,顯示未來的改革開放力度更大。
習近平在博鰲宣布的開放舉措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這些信息傳達的是,中國向世界打開的門愈來愈大,發的「紅包」會愈來愈豐厚,中國將一如既往,與世界一起共享發展機遇。
改革開放也是順應歷史潮流之舉,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做出的戰略抉擇。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舉世矚目,世界都在研究中國經驗,中國的發展給世界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習近平認為,中國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時代潮流香港不能掉隊
歷史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順應歷史潮流者昌,逆時代潮流者亡,無論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大量史實已經佐證。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就是順應歷史大潮流,順應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也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所以中國改革開放很成功,今天依然是這樣。今天,世界局勢複雜多變,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改革開放將繼續擔當開路先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披荊斬棘,開山建橋。
過去四十年,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國家改革開放貢獻良多。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在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晚宴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香港同胞一直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對此,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從未忘記。
那麼,當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來臨,面對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世界大潮,香港如何一如過去四十年那樣,擔當重要角色?如何跟隨國家步伐,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自身,再鑄輝煌?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回答的問題,也是我們的使命。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