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綠色認證助港發展債券市場

時間:2018-03-05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品質保證局總裁林寶興(左)和運營總監陳沛昌(右) /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今年一月啟動本地首個綠色金融認證計劃,被視為發展綠色金融的里程碑。總裁林寶興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說,現時是合適時機推出綠色金融認證,他指香港擁有獨特條件,冀認證計劃的啟動有助提升香港聲譽,協助香港發展成綠色金融中心。/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林靜文

  在綠色金融領域,香港的發展未算領前,甚至被指是落後。林寶興接受訪問時說:「綠色金融認證計劃不一定越早推出越好,重點應該看計劃是否合適,以及在標準制訂過程中的嚴謹性、適用性,以至對企業、業界是否有幫助和推動的作用,我認為這才是比較重要。」從整體社會氛圍看,他說業界、倡議團體(例如團結香港基金),以至政府的取向都相當配合,相信現時是合適時機啟動綠色金融認證計劃。

  提供發行前後認證服務

  綠色金融認證包括「發行前認證」和「發行後認證」兩種,現時適用於債券和貸款這兩種債務工具。香港品質保證局運營總監陳沛昌表示,一般來說,發行前認證的費用約為港幣五萬元左右,及只會收取一次;對於擁有良好管治的企業而言,申請發行前認證不會有太多額外和繁重的準備工作。至於發行後認證,首次費用約為港幣10萬元以下,其後每年的監督評審費用,約為首次費用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惟具體金額亦要視乎個別融資項目而定。

  相對企業發債成本而言,林寶興指認證費用只屬小數目,而且或多或少已隱含在發債成本之內,相信對企業的影響不大。債券資本市場人士表示,發債成本約為發行金額的0.25至1.5%,以港元計一般介乎100萬至1000萬元之間。

  香港品質保證局擬於本月為綠色認證計劃舉行開展儀式暨研討會。陳沛昌透露,為制定本地首個綠色金融認證計劃,前後籌備大約一年半時間。在籌備過程中,該局參考了多個國際及國家標準,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清潔發展機制、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的《綠色債券原則》、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39號及其附件《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以及ISO26000:2010社會責任指南等,所以他形容該計劃為「兼容性廣泛的認證」,也賦予計劃參與者很大彈性。

  粵港澳大灣區機遇龐大

  發展綠色金融是世界潮流,中國更扮演重要角色。內地在「一帶一路」發展項目和國家「十三五」規劃中都加以鼓勵。林寶興指出,當綠色金融成為趨勢之後,自然會吸引投資者關注;在過往十多年時間,除了金融行業之外,其他行業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也迅速提升,而環保即為可持續發展其中一項重要範疇。

  隨着綠色金融認證計劃的啟動,他寄望除了為業界帶來益處之外,更重要是希望能提升香港聲譽,促進香港發展成為綠色金融中心。一旦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確立,將為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帶來龐大機遇,包括迎來新的綠色金融發行者、投資者,同時提升對綠色金融產品的信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