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反對派陰謀論的心理機制/峻 宇

時間:2018-03-03 03:19:39來源:大公網

  早前香港有藝人因言論而引發了不小的反疫苗風波。外國反疫苗已發展了一段時間,而在此之前,在香港有關疫苗的陰謀論亦只是於朋友之間和網上之間流傳,直至此次事件,才受到主流媒體和社會大眾關注。為此,有人於網媒寫了一篇較有深度的文章以哲學深析陰謀論。筆者看畢此文,很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發覺原來香港一些反內地和反政府的資訊運作,和陰謀論的機制很相似。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了研究陰謀論作家Michael Shermer的觀點:「人們相信陰謀論,是因為人們傾向尋找事件潛在的因果關係,只要能從複雜的事件中尋找到可能解釋,即使其解釋再牽強、證據再薄弱,他們都會傾向接受這種解釋。」另外,他亦引用心理學家Rob Brotherton的觀點:「當我們發現這個世界是紊亂無序、自己無法控制時,使會退而求其次,認為事件是由別人所控制。這種心理機制稱為『補償性控制(compensatory control)』」。

  把這些理論套用在近二十年的香港的一些事件上,例如:當香港早、中期樓價急升時,當時就有流言認為是內地人來香港炒高樓價。而早年自由行來港旅遊興旺時,亦有認為內地自由行搶貴物品,也有新移民搶奪香港人資源的蜚語。當然這些說法和其他的陰謀論一樣,是沒有實質的證據支持,而事後的發展亦證明這些只是一派胡言。在少了內地客訪港情況下,香港現今的物價仍然是年年加,而直到現在,即使有辣招下,樓價仍然高企多年。甚至當年走水貨最嚴重時,坊間亦有流言指水貨客是內地人,當然實際上很多水貨客其實是香港人。對於興建廣深港高鐵及「一地兩檢」的陰謀論就更誇張,例如興建高鐵是為了運送解放軍進入香港、高鐵「一地兩檢」設陷阱、當你於口岸一用臉書就拘押你,雲雲。

  過去很多人會把香港這些毫無根據的反內地、反政府流言,以純粹港人的反共情意結來作解釋,無疑地這是把社會現象簡單化。例如:九十後的香港年輕人,並沒有經歷或見過中國內地的動盪時期,反之成長之時正是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階段,為什麼他們容易相信這些陰謀論式的反內地、反政府流言呢?這顯然是一種補償性控制,香港年輕人在面對社會流動性低的情況下,把一切問題都歸因於內地的控制。當中這些的社會心理機制,看來政府和建制是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討。   

城市智庫成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