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美掀貿易戰是「搬石砸腳」/陳光南

時間:2018-03-03 03:19:38來源:大公網

  最近一個時期,特朗普為了催谷美國的經濟,為中期選舉增加籌碼,開始展開對中國的「貿易戰」。昨日特朗普宣布,會在下周起對進口鋁材及鋼鐵分別徵收一成及兩成半關稅,並指措施會維持一段長時間「沒有期限」。特朗普宣布的時間,剛好是劉鶴剛剛抵達美國之時,頗有施展下馬威的味道。而在數日前,美國還在國會通過了《台灣旅行法》,宣稱美國的官員和軍艦可以和台灣當局進行官式來往。美國政府還發表了經濟報告,對中國經濟政策大加抨擊。三招齊發,看似來勢洶洶。

  特朗普的「勒索政策」

  特朗普每逢談到美國的貿易逆差,總是說外國佔了美國的便宜,擺出一副不惜打「貿易戰」的架勢。他知道提高關稅獨沽一味,未必會嚇倒中國,所以,他就挑選了中國最敏感的問題,實行「勒索政策」,提高自己的籌碼,希望在貿易問題的談判能夠取得更多利益。這些手法,符合了「生意人做總統」的邏輯,反正是商業談判的「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美國首先向中國開刀,目的是殺雞儆猴,讓歐盟、日本、加拿大、澳洲、巴西、墨西哥等國看到後果會產生畏懼。其他國家實力遠不如中國,可能會因此而自動「修正」,自行開放市場,讓「美國優先」的政策打開局面,以助共和黨中期選舉旗開得勝。

  中國早已看準了美國這一點,因此並不焦急,採取太極拳的手法,如封似閉,以柔制剛後發制人。實際上,現在急的是特朗普,他自己的言論浮躁,行動也非常魯莽,他沒有考慮到這種行為會引起什麼後果。一旦中國這麼一拖,其他的歐盟、加拿大、巴西、日本、墨西哥等,也都會採取提高關稅的報復措施。這就形成了爭取全球共同反對保護主義的一個「聯合陣線」局面。只需要長期拖下去,特朗普一定會投降。

  要「回報」特朗普這種「貿易戰」,最佳的做法並不是全面提高徵收美國工業產品的關稅,而是懲罰特朗普的票倉的州份,尤其是中部和南部的州,這些州的主要出口產品就是肉類、大豆、玉米和小麥,只要對這些產品徵收高關稅,這些州就會受不了,中期選舉就不會投票給共和黨的國會議員,共和黨的議員也會立即要求特朗普停止「貿易戰」和「關稅戰」。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鋼鐵材料和鋁材,僅佔美國入口數量的百分之二,即使失去這部分市場,中國也受得起、頂得住。美國中南部的農民的產品遭到中國的抵制後,就很難頂得住。中國第一步,會勸美國不要搞保護主義,不要損人利己,應該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做到互利共贏。政治和經濟應該分開處理,不要搞在一起。台灣問題牽涉到中國的核心利益,搞糟了,其他的問題就不好談了。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會不會簽署《台灣旅行法》,如果不簽署,萬事好商量。假如簽署了,中國一定有反制的措施,讓美國也要付出代價。

  其實,美國國內的商人,包括一部分共和黨人,都認為挑鋼材和鋁材作為向中國下手的項目,是非常不智的。這些行業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會製造空氣污染,而且美國的勞動成本在這些行業也非常高,即使美國產量增加了,也會帶來美國工業成本全面漲價,出口的競爭能力未必能夠得到提高。因為這些金屬材料,主要應用在飛機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辦公室電子設備、食品的汽水罐或者啤酒罐,這些產品如果用了美國材料,起碼要加價百分之十,這就在美國國內製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之下美國聯儲局就會提高利率。連鎖反應之下,每個行業的成本都上升,美國的產業就會出現收縮,失業率增加。

  殺傷不到中國,反而是害了美國的經濟,害了共和黨的中南部的票倉。更何況,特朗普開徵高關稅阻止外國的鋼材和鋁材進口,事先沒有和國會的共和黨議員作過溝通和討論,更沒有聽取意見,結果匆匆忙忙推出,股票被拖累下跌,美國家庭的財富也受到很大損失,人人罵娘,特朗普不是為共和黨拉票,反而是「倒米」。

  反助中國擴大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全世界都同意要推動經濟全球一體化,互相開放市場,減低關稅,減低物價成本,就可以把經濟的蛋糕做大,推動經濟復甦。現在特朗普竟然發動了「貿易戰」,令美盟友如歐盟、加拿大等被迫和特朗普對着幹,「以戰應戰」,未來也會在國際經濟秩序重大問題上傾向於中國。結果就是,特朗普把美國的軟實力和領袖角色都一一拋棄了,中國的政經影響力反而不斷上升。

  特朗普處事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好大喜功,措施看似「來勢洶洶」,實際上是「一味靠嚇」。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是這樣,在敘利亞、阿富汗問題上也是這樣,就連對待中情局的巨頭,也都是如此。誰也看得見「光打雷不下雨」,最後就要軟下來。這一次貿易戰,特朗普沒有考慮到美國的承受能力,沒有考慮到國內民心所向,有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一定會栽一個大筋斗。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