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銀行會否消亡? 變革才是正途!

時間:2018-03-01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面對支付寶等數字和移動支付運營商在新興市場迅速崛起,銀行也是不會消亡的,但運行模式將被顛覆,未來融合科技創新的一體化移動金融生態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就在中國歡度2018年農曆春節之際,從澳洲傳來消息,澳洲的四大銀行之一國民銀行NAB,宣布進行大幅度裁員6000人。而且坊間傳聞,澳洲的Commonwealth,ANZ和Westpac等其他大銀行,也將在近期,開始削減共計兩萬個職位。消息一出,仍處在春節放假期間的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也感到十分驚愕,這激起了人們關於銀行是否會破滅的話題討論。/交通銀行發展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 周昆平

  一、宏觀微觀各有原因

  宏觀層面,從全球經濟來看,全球銀行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新興市場雖然仍在高速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英美市場正在復甦,但大部分歐洲市場則依舊停滯不前。而隨着全球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各種風險因素疊加,對全球銀行業發展帶來更加錯綜複雜的挑戰。

  從全球銀行業的監管政策來看,監管更趨謹慎,銀行的盈利增長受到較大的制約。目前歐美的監管機構在改變全能銀行模式,將投資市場業務從零售金融和企業金融系統中分離出來。美國的沃爾克法則(Volcker Rule)禁止銀行從事賭場資本主義(casino capitalism)業務,也就是從事高風險的衍生品期貨交易業務;英國則通過「銀行改革法案」(Banking Reform Act),將投資銀行業務從零售金融和企業金融中分離出來,獨立運營。因此,一方面,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受到較大的制約;另一方面,銀行又不得不承受較高的監管成本,監管套利無所遁形。銀行的整體利潤增長空間受到擠壓。

  微觀層面看,首先是金融科技發展。金融科技公司快速蠶食銀行業務,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如歐美的PayPal、非洲的M-Pesa以及中國的支付寶等數字和移動支付運營商在新興市場迅速崛起,網絡銀行、網絡借貸、網絡理財等新業態不斷湧現,正在各個細分領域攻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

  這些新進入者建立起了以客戶體驗為導向、以數據技術為驅動、以互聯網低成本擴張為手段的業務模式,加快對銀行核心業務發起猛攻,對銀行價值鏈的客戶界面、應用服務、基礎設施所有層面發出挑戰,這些新進入者打破了銀行的壟斷,不斷蠶食銀行業務,銀行的利潤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其次,從銀行運用人工智能來看,由於技術的飛速發展,銀行智能化發展也非常迅猛,更多的「機器人」代替了人工。基於數字化的智能生態運營平台使用面不斷擴展,全球銀行業中,通過互聯網和移動渠道完成的銷售與諮詢所佔份額逐年提高。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16年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全球零售銀行業,通過互聯網和移動渠道完成的銷售與諮詢所佔份額將從2012年的15%增至2020年的40%以上。

  現在,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聯繫已經從「人對人」對話情景轉變為「人對機」對話的情景。銀行專業的數據管理和高效運作流程,使得銀行人工操作的崗位逐漸減少,一線臨櫃員工面臨轉崗失業的可能性。但同時,智能化的深入發展,AI代替人工崗位也從前台一線逐步轉向中後台崗位,如金融預測、反欺詐;風險管理和授信審批;智能投顧,合規監控以及後台的結算清算和客戶服務等。

  正是基於宏觀和微觀背景,全球銀行也在尋求變革,大量通過人工智能的運用,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服務客戶,以適應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需要。

  二、銀行有其堅實基礎

  一是銀行擁有龐大支付結算網絡。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銀行經營歷史已經有幾百年了,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支付結算網絡,建立完善的結算清算系統,現在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資金最終都會流入銀行,而這個系統是金融科技公司所無法替代的。

  二是銀行的信譽。

  銀行的信譽是指銀行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是一種「品牌效應」。從銀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銀行的存在使得一些由於企業缺少信譽而不能被投資的項目獲得了融資,而且這些項目是在預期收益相同的前提下風險較低的項目。穩定而有效的銀行體系提供了一種正外部效應,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銀行信譽優勢目前無法被替代,傳統銀行有實體網點,同時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經濟基礎,質量、信譽可以得到很好地保證。同時,銀行的監管也是最完善的。內部治理、內部規章制度等也是日臻完善,這些都是金融科技公司無法比擬的。

  三是風險管理的經驗。

  銀行擁有上百年的風險管理經驗和基礎數據,傳統銀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身有着龐大的企業和個人的客戶群,也經歷過歷次的經濟周期和經濟金融危機的考驗,掌握着海量的企業和個人客戶的數據,依靠數據銀行可以很好的把握企業和個人的資信狀況,進一步提高了銀行防控風險的能力,而這是金融科技公司等所不具備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銀行是不會消亡的,但運行模式將被顛覆。銀行只有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打造以自身業務為核心、融合科技創新的一體化移動金融生態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