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小加表示,港交所繼續拓寬互聯互通機制,唯南向債券通仍未有具體時間表
受惠去年港股成交大增逾四成,港交所(00388)去年全年多賺28%至74.04億元,符合市場預期,每股盈利6.03元,派末期息每股2.85元,全年派息5.4元,派息比率維持九成。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將會繼續拓寬互聯互通機制,包括研究南向債券通,及正考慮多種新股通的形式,惟沒有具體時間表。另外,亦會聘請生物科技專才,以及建立市場推廣團隊。/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去年本港股市暢旺,日均股票成交錄得712億元,按年增加42%,尤其是第四季,日均成交額高達1073億元,同時帶旺旗下衍生產品市場交投,尤其是人民幣期貨及股票期權交易量均錄得顯著增幅。全年收入上升19%至131.18億元。EBITDA增25%,至96.14億元。EBITDA利潤率較2016年增加3%至83%。現貨、衍生產品及結算方面,EBITDA分別上升30%、8%及19%,至27.82億元、17.18億元及40.73億元。
料北水流入持續增加
不過,有關商品方面則未有明顯改善,商品分部收入為11.16億元,按年減少9%,EBITDA減少19%至7.77億元。港交所指出,2017年LME金屬交易量趨穩定,不過大宗商品市況及其他因素令交投仍然受壓。
對於今年港股每日成交額會否再上一層樓,李小加指出,市況難以估計,自己所掌握的資料不會比大眾多,不過他相信目前滬、深港通的成交額,只是一個長途旅程的開始,未來會逐步上升。
另外,港交所主席周松崗於業績報告指出,環球股市在首兩個月波動加劇,地緣政治風險、歐美財政及貨幣政策、貿易保護主義的情緒有可能上升,以及美國稅改對於全球資金流向的潛在變動,繼續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挑戰。港交所的工作會是完成改革上市制度、進一步加強跨境市場互聯互通、令旗下衍生產品市場更具競爭力,以及加強風險管理。
聘專才處理生物科企IPO
去年,港交所的經營成本上升3%至35.66億元,李小加稱,港交所會致力控制成本,包括將會搬往租金較便宜的交易廣場,撤離租金較昂貴的國際金融中心。他又強調,港交所今年會繼續投資,包括因應處理生物科技公司IPO而聘請相關專才,又會建立市場推廣團隊,及成立創新實驗室。他稱,有關投資不會涉及大量金錢。
至於拓寬互聯互通機制,李小加稱,有關債券通南向仍需要研究,現時沒有確切推出的時間表。對於早前不願多談的新股通,他指出,新股通的推出可能需要一些催化劑,例如是沙特阿美選擇在港上市等。
另外,港交所又指出,自債券通開通後,外資持有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在岸債務證券的金額,整體上已增至2017年12月31日的11470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6月30日上升36%。於去年年底,共有247名認可國際投資者、24名在岸交易商、53名香港本地託管商及20家香港外匯結算銀行參與債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