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鄉村綜合治理的進步/秦曉鷹

時間:2018-02-24 03:15:42來源:大公網

  有報道說,今年將會隆重紀念實施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如果判斷無誤的話,那麼在這個對中國來說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習近平主席一定會發表重要講話。而他的講演幾乎可以肯定會提到中國農村的改革,以及中國政府在這一領域正在實行的多項新舉措。

  筆者為什麼會說得這般肯定?那是因為中國在40年前開始,至今仍未止步的改革開放事業就是從農村開始的。可以說,農村是中國改革開放誕生的母床。而到了今天,一個嚴峻的現實則是中國農村的各類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正變得複雜起來。如果解決不好,不但會直接影響到農村、農民、農業(中國稱為「三農」)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會極大的阻絆中國政府正在雄心勃勃推進的各項事業。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先生在他的晚年曾經就此表示過他的憂慮。這位政治家很有預見性地說過,一個國家不發展,問題會很多;但發展起來後,問題會比不發展的時期還要多!歷史在螺旋式上升,今日的中國正是站在這樣一個「發展起來、問題多多」的時代節點上,而所謂的「三農」更是首當其衝,成為各種突出矛盾之所在。可以說,如果處理不好或解決不及時,中國農村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燙手的大山芋。

  農村是改革主戰場之一

  不久前,進入中國頂級決策層即執政黨政治局常委的王滬寧和汪洋都曾經表示,2018年中國最關鍵的工作:一是防範與化解各類風險,二是強力推進脫貧,三是環境保護必見成效。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三項關鍵工作如果要在短時間內真正抓出實效,其突破點必然會劍指一處:農村!換句話說,中國農村的現狀能否止劣趨優,止亂向穩,已經成為中國下一步改革能否成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否順利實現社會轉型的主戰場之一。

  正是在這樣一種既重要又緊迫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於本年初專門推出了解決農村問題的「一號文件」。它的全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限」,中國人把這份文件稱為「一號」,其重大指導意義當然不言而喻。「一號文件」雖然言明為戰略意見,但依筆者看來,仍具有相當的現實性、針對性和務實性。那麼,它針對的,或者說要解決的都是哪些問題呢?

  首先是要讓中國農村告別貧困。受歷史、自然、社會因素的影響,中國目前尚有的三千多萬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顯然,脫貧是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一號文件」為此制定了一張至2020年的非常周密、全面、嚴謹的脫貧時間表。

  推動綠色發展也是中國政府振興鄉村戰略的重要內容。從「一號文件」中可以看出,為了全體中國人的食品安全和盡快使中國的大氣河流土壤的被污染狀況得到改善,中國政府將傾全力改善農村的土壤水源保護,通過有步驟地改變中國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大面積深層次地祛除污染源。中國農民對習近平所說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聽得懂也能接受,但要真正變為現實,還要下大力氣。

  以「組合拳」應對鄉村問題

  筆者以為,在「一號文件」提出的種種戰略設想中,真正需要長久發力、並要下一番真工夫苦工夫才能做到的,是對今日中國鄉村社會狀況的綜合治理。由於市場經濟的猛烈衝擊,也由於城鄉發展水準的嚴重不平衡造成的鄉村勞動力潮水般的外流,不少鄉村的社會管理如同土地撂荒那樣,普遍出現了失序狀態。中國政府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才決定打出「組合拳」加以應對。這包括了動用治安力量掃黃打非清除黑惡勢力,大力整治在扶貧領域的貪腐行為;也包括大力構建鄉村治理的新體系,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準,繁榮興盛農村文化。十分有趣的是,中國政府還破天荒地提出了一種新的輔助性的社會治理思路,那就是高度重視傳統的農耕文化在教化農民、淳化民風的作用。事實上,曾經被冷落多年的士紳鄉賢文化、熟人家族文化,也因為它們在道德規範上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重新評價。

  當然,治理中國農村並不能寄過多的希望於傳統的農耕文明,因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總體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換句話說就是,中國農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的分散式經營必然走向解體,農村中大批適齡勞動力匯入工業化和社會化大生產也同樣不可避免。這樣一來,改革現有的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就變得迫在眉睫。「一號文件」非常明確了中國政府準備在這方面的重大變革,把原來的農村土地的「兩權分制」變為「三權分制」,即集體土地的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權和新的土地經營權。說到這裏,不了解中國農村經營制度的人一定會覺得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如果告訴你,有了這個新的經營權,人們就可以放開手腳、放心地以此進行金融擔保和入股參股,你大概就會明白,這其實是中國農業的向市場化轉型,向規模化經營,向產業化升級邁出的非常堅實的一大步。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