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派錢」不等於亂花錢/關 昭

時間:2018-02-24 03:15:40來源:大公網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周三發表,這幾天,「財爺」陳茂波雖不至「行不安、坐不落」,但相信白頭髮會添了幾根;財政收入不足固然堪憂,想不到庫房「水浸」也會如此「頭痕」,真係「錢太多之過」也。   眼前,各方對新一份盈餘可能高達一千五百億的預算案是普遍寄予厚望和歡迎的,相信豐厚的盈餘可以為長遠發展、基建投資以及改善醫療、教育、福利、稅制等帶來充足「彈藥」。   但是,近日在政黨社團、各界人士和市民中討論得最熱烈的,卻不是什麼「大錢」和「大事」,而是六千元這一「小錢」和「小事」。眼前,政府已坐擁逾萬億財儲,加上今年庫房再「豬籠入水」,在完成各項重大、長遠規劃和改善各項民生設施之外,恆有餘力,是否可以「還富於民」,向全港合資格市民派發一筆現金,讓大家共享巨額盈餘的紅利?   這一「派錢」主張,連日已頻頻見諸於各方言論,民建聯稱「派錢」幾時都係選項,工聯會主張派六到八千,反對派政黨「唔派又派」、不敢反對,工商界政黨和社團則表示發展之餘「有錢多」則派也無妨,打工仔和基層市民的反應就更毋庸多言了。   派錢好不好?對不對?如果要說不好或不對,恐怕「罪」在一個「派」字。「派」錢就是不問情由、不理需要,把錢分光和用光。但實際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事實是,「派錢」也者,其實是把部分財政盈餘交由廣大市民與政府一起管理和共同使用。政府可以把盈餘用於多聘一些醫護和教師,不少市民拿到「派錢」也會用於家中老人和小孩身上,改善一下物質生活,帶給他們更多的歡樂,這不與政府的扶老幫幼政策異曲同工、殊途同歸嗎?又有什麼不可以呢?「派錢」不是「施與」、不是「亂花錢」,更不是「洪水猛獸」,是「口惠而又實至」的與民共享良方,「財爺」腦筋轉個彎如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