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報道指,深圳2017年GDP應該可以超越香港。曾幾何時深圳是香港人的後花園,香港人因為深圳物價低廉,因而選擇北上消費。可是,轉眼間二十多年已過去,深圳已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現而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創科中心、「中國硅谷」。
筆者在寫這篇文章前,在臉書轉載一段由《華爾街日報》記者Jason Bellini採訪的新聞,內容講述中國無現金社會的發展情況。影片中訪問一名在深圳從事創科工作的外國人表示,身處深圳從來不需要使用現金。
比較港深兩地近年發展時,問題着眼點當然並非購物、用膳、出門乘坐交通工具是否需要使用現金;亦不是比較兩地GDP誰高,深圳GDP何時超越香港;而是究竟是由香港,定或是深圳擔任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從該影片中看到深圳的城市發展活力充沛,深圳人自信滿滿。
相反,近十多年來從新聞或臉書看到的片段,香港已淪為一個終日吵吵鬧鬧的城市。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永遠只看到香港從前美好的一面,經常想着回到過去,對國家、對深圳一日千里的發展不聞不問,對香港毫無建樹卻不自知。
香港不怕被深圳趕上,也不怕落後於人,因為只要發力便可以從後趕上。但最怕的是無知自大,就像寓言故事龜兔賽跑中的兔子,自以為自己領先他人,竟在樹下小睡,被對手超越仍無知無覺。只是香港這隻兔子並非因為睡着而不自知,而是自己對着大樹吵吵鬧鬧、原地踏步,感受不到周圍環境變化。這種的無知無覺,相對因為沉睡造成的無知無覺,更難回復清醒。
數年前香港一齣電視劇集的男主角有一名句:「人生有幾多個十年」,試問香港還有幾多個十年可以蹉跎? 城市智庫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