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成世界經濟引擎的三原因

時間:2018-01-25 03:15:38來源:大公網

  2008年全球發生「百年一遇」金融危機後,中國上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最大引擎,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持續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進而通過明顯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外貿增速來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美國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經濟規模明顯仍大於中國,不過,美國在全球商品貿易中排名第一的位置,2013年至2015年已被中國超越;2016年雖然再度奪回,但因中國經濟增速高於美國,故今後幾年仍會被中國反超前。

  保持較高經濟增速,是中國經濟對世界影響力與日俱增的關鍵。這需要持續穩定拓展的市場。全球貿易面臨愈來愈嚴重的保護主義阻撓,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速的重擔,更加緊迫地壓在了拓展國內市場上。

  外需轉內需是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項重要內容,可喜的是,經過近幾年努力,已取得重大成就。1月1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援引日本瑞穗銀行(Mizuho)的數據稱,2018年中國的零售額可望達5.8萬億美元,與美國的零售額持平甚至超過。

  必須指出,10年前,中國的零售額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亦即是說,當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商品貿易第一大國時,中國的零售額相對於自己的外貿和美國的零售額,仍然是「短板」。到2016年,中國的個人消費對GDP的貢獻,已由2013年的47%增至65%,意味着這一「短板」已被補上。

  一線城市GDP媲美部分國家

  這種變化對於中國未來保持較高增長具有至為重要的意義。

  第一,中國巨大人口,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我良性推動的國內市場。

  30年前,中國經濟增長靠的是「兩頭在外」——資金和原材料來自國外,國內加工的產品銷往國外。那時,中國已是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但是,中國人民大多數處於低收入狀態,人多不能轉化為大市場。

  即使到了2008年,中國快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時,中國的人均GDP仍處於略過於3,000美元的水平。但是,到了2016年,中國的人均GDP就增至近9,000美元。愈來愈多的中國人富起來,他們不僅成為全球零售市場的生力軍,而且,建立起了中國巨大人口與巨大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

  必須指出,在中國GDP和人均GDP大幅增長的同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一線大城市的GDP已超過20,000億美元,分別與荷蘭、瑞士、瑞典、阿根廷等整個國家的GDP相伯仲。中國內地更有14個城市的GDP超過10,000億美元,它們總計超過180,000億美元,佔中國GDP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

  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位於中國三大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帶動周邊城市,構建全球城市群。它們不僅如同「柱」和「樑」支撐起中國經濟巨廈,更有如三大發射源,向中國其他區域也向世界各國,輻射經濟動力。

  保內需抗貿易保護主義

  第二,中國巨大國內市場,是中國應對全球風雲變幻的最大依靠。

  以世貿組織啟動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名存實亡和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為標誌,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全球貿易增長正遭遇自二戰結束以來,最為惡劣的保護主義嚴重阻撓。這是人類近500年來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的一部分。這一調整在今後10年至20年將繼續深化,直至全球經濟金融政治空前全面深刻調整在一個新的格局上相對穩定下來。

  中國既支持維護以聯合國及其憲章精神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着公平合理的方向變革。只有像中國般擁有巨大國內市場的經濟體,才可能擔當起時代責任,經受住全球形勢任何激盪。

  第三,中國擁有應對全球風雲變幻的最大依靠,就能在人類前進航程遇到狂風巨浪時發揮「壓艙石」的功能。

  回首往途,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如果沒有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保持較高增長,2009年全球貿易以致全球GDP總量將出現負增長,甚或是演變為類似於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

  展望未來,只要中國依託內需而保持較高增速,全球經濟則經得起保護主義折騰。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中國的巨大國內市場,不會對外封閉;在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進程中,即使保護主義再肆虐,世界上許多國家仍能夠指望與中國合作共贏。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