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港樓市上升周期延續了九年,未來走勢將受到加息周期影響
香港樓市泡沫指標爆燈,衡量市民置業負擔能力的樓價與收入比率再創新高,一個家庭不吃不喝接近二十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顯見樓市泡沫化程度進一步加劇,置業者承接相當風險,任何改動遏抑樓市狂態的逆周期措施,需要三思而後行。
兩大泡沫指數齊爆燈
根據一項全球住宅樓價負擔能力調查報告顯示,香港在排行榜之中連續八年成為全球住宅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當中樓價與收入比率從2016年的十八點一倍上升至2017年的十九點四倍,可見本港住宅樓價與市民置業負擔能力呈現嚴重脫節,達到令人不安的地步,這不僅關乎市民安居問題,還直接影響經濟發展與競爭力,期待土地小組盡快在覓地方面達成共識,落實大規模增闢發展用地計劃。
樓市風險續有增無減
由於過去一年本港住宅樓市再度破頂,升幅超逾一成,今年香港可能創下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的新紀錄,不排除樓價與收入比率上破二十倍大關。換言之,香港樓市泡沫化日趨嚴重是鐵一般的事實,現時絕對不是放寬樓按的適當時機。
值得注視的是,目前不止一個樓市泡沫指標爆燈,除了樓價與收入比率創新高之外,按揭供款與收入比率在去年第三季已上升百分之六十八,遠高過去二十年百分之四十五的長期平均數,突顯樓市泡沫風險不斷增加,此時置業者入市需審慎。
放寬按揭如削足就履
由於目前樓價三、四百萬元單位買少見少,置業者根本難獲得按揭證券公司提供最高九成按揭,因而市場要求當局放寬按揭成數聲音愈來愈大,例如九成按揭門檻應調高至樓價五百萬元,而八成按揭則提高至樓價六百萬元,從而令協助置業者「上車」,但這無疑等同削足就履,加劇銀行信貸風險。
另外,美國政府「關門大吉」,環球股市暫時反應不大,但不可忽視的是,美元匯價進一步走弱,國債孳息更進一步急升至二厘六七,為三年半來高位,令人關注美息上升速度可能比預期為快,以穩住跌勢有加劇跡象的美元匯價,延續了九年的本港樓市上升周期,隨時出現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