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科創消費成中國經濟亮點

時間:2018-01-23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經濟未來強調高質量發展,亮點將集中在結構轉型、消費升級、科技創新及先進製造業等領域

  中共十九大報告釋放出「淡化GDP增速」的信號,中銀國際資深經濟學家葉丙南在作客《大公報》「財經下午茶」時據此預測,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更加強調高質量發展,亮點將集中在結構轉型、消費升級、科技創新及先進製造業等領域,「2018年GDP同比增速或從2017年的6.9%溫和回落至6.5%左右水平。」

  從去年情況看,葉丙南認為中國經濟表現呈現多個亮點。首先,得益於樓市調控,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趨冷,惟三、四線城市樓市依然活躍,並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重要支撐因素。其次,受全球經濟強勁復甦及「再通脹」所惠,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從2016年7.7%的負增長,轉為去年7.9%的正增長,出口成為第二大支撐因素。

  再次,去年工業部門延續了2016年以來的再通脹,需求的回升和供給側的調整,進一步刺激商品價格持續攀升,進而帶動企業收入、利潤、資本支出等同步向好,這是第三大支撐因素。最後,過去數年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升級,消費、服務業在GDP中的佔比不斷提升,而居民收入的不斷擴大也進一步支撐消費升級,服務業的不俗表現是第四大支撐因素。

  CPI「再通脹」 PPI料回調

  在葉丙南看來,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回升短周期」,隨着本輪經濟的回升,房地產再度出現「泡沫化」,企業槓桿率亦有所上升,宏觀政策亦因此轉向「抑制資產泡沫」和「去槓桿」的基調。按歷史經驗判斷,隨着政策的緊縮,今明兩年中國經濟短期回升周期或漸結束,房地產、汽車、基礎設施投資等需求將面臨回落壓力。

  「未來三年中國GDP增速只要達到6.3%,就能實現2010至2020年GDP翻番的戰略目標。」葉丙南預期,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增長下限的容忍度或約6%,但絕不能低於6%,「未來全球經濟若能延續當前復甦態勢,加之中國繼續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上述目標就能實現」。

  至於物價趨勢,葉丙南指出,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始終處在上升通道,同期CPI走勢卻處下降通道,這與食品價格短期通縮周期,及原油價格低位運行有較大關聯。若剔除上述兩項,服務業CPI仍有較大漲幅,且去年服務業CPI同比漲幅3%。他續稱,食品價格的下跌將抑制農產品的供給,並為後期食品價格恢復埋下伏筆,鑒於此,今年食品價格將轉為同比上漲1%至2%,而CPI同比漲幅將升至2.5%左右。

  他坦言,當前工業品價格受制於環保督查、去產能等供給側因素,由於冬季是北方霧霾嚴重的季節,環保治理壓力依然較大,因此供給側因素對PPI的影響將持續到本季,並在短期對工業品價格構成支撐。不過,今年PPI基數因素將明顯回落,綜合現時中國通脹水平,PPI在本季後或現明顯的回落,特別是隨着房地產、汽車等需求逐步回調後,今年下半年PPI降幅可能變得更大。他預計,PPI同比增速或從去年6.3%回落到今年的3.3%左右。

  服務業對外開放值得關注

  經濟發展任務方面,葉丙南提醒說,2018至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從十九大報告內容看,未來三年更多將強調「化解風險」、「精準脫貧」及「環境治理」,因此宏觀政策着力點也會聚焦上述三大領域。

  葉丙南分析,「化解風險」的概念寬泛,涉及房地產泡沫化、企業與金融部門槓桿過高等問題,這預示至少今年樓市調控、企業部門去槓桿,及金融強監管等基調還將延續。「精準脫貧」則更多將體現在「解決貧富差距」方面,這將涉及國企改革路線、養老金統籌、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利益協調等問題,預計該項任務的推進力度將較過去明顯加快。至於「環境治理」,同樣牽扯很多行業政策,包括京津冀地區「煤改氣」、新能源行業發展等問題。

  「未來經濟長期看點方面,服務業對外開放值得關注。」葉丙南解釋,服務業對外開放既牽扯到內地經濟轉型,及進一步提升效率,又關係到中美合作大局,當前中國製造業已非常國際化,因此未來的重點將集中在服務業領域,尤其是在服務業在GDP中佔比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服務業內部的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變得更為重要。他並預計,中期看宏觀政策將更多扶持服務業改革開放、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和扶持創新,因此科技創新、新經濟、服務業和消費升級將成為未來經濟運行過程中的新亮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