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為了操縱今年三月立法會補選的結果,極力避免出現反對派有一個以上的候選人而搞了一場「初選」。結果,由美台勢力控制的「初選」,選出了新界東的范國威、九龍西的姚松炎兩個「候選人」。「初選」的條款,就是參加者不准輸打贏要,既然參加了「初選」,所有在「選舉」中落敗的,一律不准再報名參加3月11日的正式補選。
這次有操控的「初選」,實現了美台勢力的部署。參加者必須是搞「港獨」和「本土主義」的激進派,以圖實現「泛民大洗牌」,全面換血。他們企圖在香港製造更加對抗的局面,利用香港作為政治基地,滲透和輻射內地。於是挑動民運分子以香港作為榜樣,衝擊內地的政治穩定,阻撓中國專心致志發展經濟、建設「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破壞中國的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道路方向。
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美台勢力搞了一個「雷動計劃」,明目張膽進行所謂「棄保」,干擾選民的抉擇,操縱選舉。使朱凱迪以八萬多票當選,成為票王。朱凱迪進入立法會之後,立即成為了「拉布」的「爛頭蟀」。美台勢力所需要的就是敢於破壞和搗亂的朱凱迪式與台灣有密切往來的政客,於是部署了「台獨」「港獨」合流的安排,並企圖利用三月的補選換血。
「初選」騷不能代表民意
他們想出了一個控制「初選」的鬼主意。「選民投票」的結果計分為45%,港大民意調查計分為45%,政黨投票計分為10%。
「選民投票」的結果最難預測,分分鐘會超過他們的計算,又難以控制。港大民意調查則完全可以操作,只要磅水,鍾庭耀立即識做,誰勝出都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最後的10%,就是收了肥佬黎捐款的政黨,必然跟到十足,起着守龍門的作用。這種選舉方式,能夠控制的程度可說達到100%。
參與投票者,被賣了豬仔,尚懵然不知。星期天的「初選」,他們採取了做騷的手法,組織了一班人馬,在票站外排隊,投票前也不必出示地址證明,有手機號碼就可以參加「初選」投票。即是說,選新界西的「候選人」,不一定是由新界西的「選民」投票;參加九龍西「初選」投票的,也不一定是九龍西的「選民」。因為要湊數,有一個數字就可以了。「初選」的總投票人數,為兩萬多人。每一個立法會選區的合格選民有六十萬,新界東選區加上九龍西選區,合格的選民大約是一百二十萬人,「初選」投票人僅得兩萬多,大約是五十分之一,即百分之二,這種投票結果,根本就沒有什麼代表性和科學性。民意調查就不必說了,要怎麼弄出來就可以怎麼弄,根本就沒有什麼透明度,鍾庭耀可以「調查」出肥佬黎想要的結果。
最後,姚松炎成了九龍西的「候選人」,范國威被選為新界西的「候選人」。這兩個人同台灣的關係非常好,而且又是「港獨」和「台獨」合流的鼓吹者和執行者。
「兩獨」背後勢力的介入
2013年9月6日,公民黨毛孟靜和「新民主同盟」范國威,率先在「台獨」立場鮮明的台灣《自由時報》登廣告,提出「港獨反中」路線,尋求「台獨」力量支持。2014年2月22日至23日,老牌「台獨」分子簡錫堦應「佔中」組織者邀請,來港培訓「非暴力抗爭」骨幹。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台灣「太陽花運動」組織者林飛帆、陳為廷在台北率近百名「台獨」組織成員,衝擊香港駐台辦事處,聲援香港「佔中」。
在「佔領」中環期間,所謂本土派在金鐘「佔領區」海富天橋上,公然掛出了兩幅分別寫有「台灣獨立」及「台灣獨立建國」的直幡。這些事實都說明,「兩獨」合流,已經有具體的行動。所謂「自決派」的朱凱迪、姚松炎、羅冠聰及黃之鋒等「暗獨」分子,一早就與台灣「獨派」有合作的紀錄。「台獨」政黨「時代力量」在台北舉辦所謂「自決」論壇,朱、姚、羅等赴台出席,與張信堂及林飛帆等「台獨」搞手對談「抵抗極權中國」的策略。他們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時,簽署了擁護香港基本法的確認書,當選後亦曾宣誓效忠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但這些宣誓均屬虛情假意,無一句是真。
美國勢力認為,在香港鼓吹「台獨」,是人權和言論自由的表現,一定會得到美國人的支持。美國眾議院也通過了美國官員旅行法,讓官員可到台灣進行高級別的官員會談和會面,挑戰中美之間建立的公報。反對派的「初選」,做大騷的味道很濃,無非是向美國主子傳遞信息:我們正在物色更加激進的人物進入立法會,勿忘了通過肥佬黎磅水。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