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場有「一月效應」,但港股卻欠缺這個傳統,翻查過去十年,恒指一月份升跌各佔50%,投資者反而要關注月內走勢較為波動,因為先後有五年的一月高低位超過2000點,故慎防被震走。分析員相信,大市未來一、兩星期或會較波動,但全月應該延續上月升勢,甚至有機會上試30200點。至於板塊偏好方面,在收水環境下,銀行股是獲得最多證券人士看好的板塊,另地產、內險、博彩、科技、有色金屬亦可留意。\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美國市場有所謂「一月效應」,即股市往往在一月份錄得正回報,可惜港股並無這個優良傳統。自2008年至2017年間,恒指升市、跌市各佔五年;過去五年,亦只有三年是升市。不過,恒指在一月份表現波動,對於持有期指、衍生工具的港股投資者,若果押錯邊,一月份隨時被挾爆倉。
A股成港股突破關鍵
翻查數據,恒指總共有五年的高低位差幅超過2000點,其間以2008年最大,達到6143點。即使撇除金融海嘯因素,恒指2016年的高低波幅亦錄得3261點之多。由於港股去年累積升幅近8000點,投資者今年應格外提高警覺。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關注兩大風險因素,第一個是內地及香港拆息走勢,今個月是否繼續往上攀升。第二個是美國縮表在一月份進入新階段,聯儲局進一步減少投資債券規模,留意這做法會否加大流動性的壓力。
獨立分析員黃志陽指出,近一、兩年港股在一月份表現比較波動,不排除未來一、兩個星期會出現調整,但拉長一個月應該延續去年升勢。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亦相信,恒指一月份會反覆上升,全月埋單計數或見30200點,但關注內地A股表現是否能夠配合。他表示,除非A股大升,否則港股再大漲的空間會很有限。
樓價上升利好地產股
鼎成證券投資策略總監熊麗萍則稱,港股今年料會有「一月效應」。因為去年年底仍見到投資者不停吸貨,迫使先前減持放假的基金經理,假後需要回補倉位,為大市注入動力。至於新一年推薦股份,熊麗萍看好傳統股份,如內銀、內險、醫藥等板塊;濠賭、芯片、5G概念股亦值得留意。另外,騰訊(00700)、滙控(00005)、友邦(01299)股價在2018年可以繼續走高。
張智威則薦受惠美息上升的國際銀行股,如滙控、渣打(02888);價值被低估的內地消費股,以食品股為首選;以及本地地產股。他稱,過去一年坊間談論息口上升會拖冧本地樓市,可是實際情況卻相反,樓價不停上漲,估計2018年樓價仍會攀升,利好本地地產股。
黃志陽看好有色金屬、金融銀行等周期股短線表現。對於年底前出現反彈的手機設備股,黃志陽稱,整個行業股份是否見底或升完,投資者不妨等待這些供應商一月份的出貨數據,便可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