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今年港股的監管市場風起雲湧,年初證監會針對近年創業板大升大跌的問題,煞停多隻全配售創業板新股的上市計劃,自三月起以全配售形式上市的創業板新股絕跡市場。此外,證監會亦多次出手勒令上市公司停牌,當中包括已經長期停牌以及仍在交易的上市公司,年尾則針對多隻「謎網50」出手行動。過往較少主動要求公司停牌的聯交所,亦於年中起對多間仍在交易上市公司直接發出除牌要求,總結今年監管機構的活躍程度可說是近年之最。
大公報記者 陳詠賢 王嘉傑
去年最受市場關注的是創業板新股上市舞高弄低以及圍飛的問題,因此年初證監會就針對此問題,四隻創業板新股芭迪貝伊(08297)、尚捷(08183)、浩柏國際(08431)及象興(08157),上市前一日被煞停上市,而四隻新股均是打算以全配售上市。有趣的是,有一隻於相近時間亦計劃以全配售上市的駿傑(08188)雖然成功上市,惟股價半日大升逾五倍下,被證監會即時停牌。
涉老千股名單難幸免
最後上述四隻被煞停的新股均能上市,但是上市的方式則由全配售改為公開發售方式上市,而駿傑亦要再向150名獨立承配人配售股份,以達至證監會嚴禁圍飛的要求。事件最大影響的是,即使證監會沒有明文規定禁止創業板公司全配售上市,而自今年三月起不再有創業板公司以全配售上市,上市創業板股份首日大升數倍以上的情況亦不再復見。
今年五月份,證監會對已停牌兩個月及曾被沽空機構狙擊的輝山乳業(06863)勒令停牌,亦代表證監會由針對新股上市的監管,轉移到已上市公司身上。起初被勒令停牌的公司是本身已長期停牌如長港敦信(02229)及天合化工(01619),證監會出手可能表明要求有關長期停牌公司不能再「嘆慢板」處理公司的問題,要麼加快腳步提交復牌建議,要麼就要除牌。及後,港交所(00388)便加快除牌程序,向市場發出諮詢,建議把主板停牌時間最多定為二十四個月、創業板停牌時間最多定為十二個月,否則便有機會直接除牌。
另一個今年焦點是港股的老千股問題,中金以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於五月份列出一系列的涉嫌老千股的名單,當時已惹起市場關注。轉捩點是今年六月六日,證監會對當時仍可交易買賣的隆成金融(01225)勒令停牌,事後市場認為導致六月底出現的細價股災正正是因為隆成金融被停牌。大跌的細價股當中,大部分均是被位列於David Webb公布的「50隻不能買的港股」名單當中。
「謎網50」調查勢延明年
另一邊廂,港交所(00388)亦作出行動,於今年七月份通知中國生物資源(08129,現改稱為雲信投資控股)除牌,主要認為該公司業務無法令公司符合可持續上市的要求,以及無跡象顯示該公司有重大改善或經營狀況好轉。及後亦對華多利(01139)、華普智通(08165)等合共四間公司,均以主要業務處於低水準無法維持上市地位為由,發出進入第一除牌程序的通知。其後,有關公司都要作出反應,通過向上市委員會上訴,積極擴展業務,當中中國生物資源亦獲得創業板上市委員會通知,可保留公司的上市地位。
在年尾階段,證監會陸續對David Webb列出的「50隻不能買的港股」出手,先在十月份對新銳醫藥(06108)勒令停牌,之後就輪到第一信用(08215)、中國華仁醫療(00648)及康健國際醫療(03886)於一周內被勒令停牌。最觸目的事件發生於十二月份廉政公署聯同證監會拘捕「謎網50」之一的康宏環球(01019)內部管理層。相信有關「謎網50」的調查將會延續至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