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昨日進行,按照規定,會議選出了三十六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確定了六名未當選者的遞補順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由一千九百多名各界人士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投票選出,並非全體選民人人參與,但論選舉的政治層次和代表性,卻非其他選舉可以比擬。全國人大是全國最高權力架構,人大代表是代表十三億中國人民。因此,昨天進行的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意義重大,既是「一國兩制」方針的重大體現,也是回歸後港人當家作主參與國家管理的重要體現。
正如專程來港主持選舉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在會上所說,當選的三十六名港區代表,經過資格審查的法律手續後,從明年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起,將會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履行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相信新一屆代表一定會秉承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擁護並模範地遵守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擁護「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認真履職盡責,不辱使命。
本屆選舉,民主法治程度是一屆比一屆高。就以提名階段來說,公民黨郭家麒和多名所謂的「鳩嗚團」成員竟然也拿到了足夠的提名票前來報名,但經過核實,郭家麒拒簽擁護憲法和基本法的承諾,所謂「鳩嗚團」專門針對內地同胞搞事劣跡斑斑,他們的參選資格理所當然依法被取消,確保了選舉的嚴肅性和合法性。
昨天當選的三十六位代表,二十五人為「冧莊」,連選得連任;十一位為「新丁」,初次參選即當選。而無論是年齡分布、社會參與或專業質素,可說都是「能者居之」,無愧人大代表之名。其中,以一千六百九十三票「票王」當選的陳智思,是有名的「公職王」,緊隨其後得一千六百七十票的霍震寰也不用多介紹;「新人」中,譚志源是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葉玉如是有成果的創科教授,還有一貫熱心公益和宗教事業的女藝人鄺美雲,都是市民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們的當選令到港人大的代表性更為廣泛,也更「貼地」。
選舉塵埃落定,征途還剛開始。隨着十九大召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來臨,隨着「一國兩制」已積累了二十年的實踐經驗,今天,中央正進一步落實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本港也需要更好與內地融合才能取得新的發展;眼前,「一地兩檢」將進入本地立法階段,《國歌法》本地立法也亟須早日完成,在這些重大議題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除了一貫的積極建言之外,更需要承擔起帶頭維護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的責任,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事,旗幟鮮明,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發揮應有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