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內地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一日千里,引起全球關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陳家強認為,金融科技在內地有顛覆性的發展,令內地由一個較落後的金融體系,變為全球最先進的移動支付系統,估計未來內地在金融科技的應用,將領先全球。相反,香港發展金融科技面臨瓶頸位,主因是香港市場規模太小,香港應把握及利用內地市場的優勢,除了讓內地金融科技公司上市外,香港更應在「Tech」下苦工,大力增加人才投資,長遠增加競爭優勢。/大公報記者 馮健坤 李永青
陳家強昨出席「第四屆互聯網金融論壇」時表示,內地在金融科技處於龍頭地位,現時更將科技應用延伸至保險及借貸等不同領域,而香港現時推出快速支付系統及沙盒等,雖然確實可讓香港追上前,但仍要思考如何尋找機遇。有些方法很簡單,例如:讓內地金融科技企業來港上市,但只是賺到蠅頭小利,並非賺大錢。他相信,很多內地金融科技公司在香港成立總部,透過香港平台走出去,但這歸功於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區塊鏈技術發展潛力大
他表示,香港自三年前發展金融科技時,市場均預期會帶來「顛覆性發展」,不過受限於規管及監管,包括電子支付系統方面,由於牽涉整個經濟體系的「血管」,傳統監管不易放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亦難以取替傳統貨幣。他又指出,區塊鏈有很大潛力,只是現時未見取代傳統交易,但卻大大減少傳統交易的工夫。
出席同一場合的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朱明春表示,內地金融科技公司可快速發展起來,與內地的文化有關,雖然內地相關法律較香港更嚴,但卻可以動態處理,只要講清楚借款給什麼人及付多少利息,又沒有虧了老百姓和投資者的錢,便容許先幹着。TNG行政總裁江慶恩則認為,內地金融科技發展快速,主因是往往允許先推出再改進,但香港在金融框架限制下,「未出街已綁手綁腳」,且出現時在香港推出電子支付的四大挑戰,包括用戶信心、私隱問題、認受性及誤導。
洪為民:港有條件急起直追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香港金融科技發展需要有宏大的願景,同時也要有居安思危的心態,不應滿足於現狀,需要努力完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他指出,隨着金管局早前公布了香港金融科技發展新政,包括加強金融監管沙盒等,均對推動香港互聯網發展有正面影響。金融科技每兩年就翻一番,香港仍有優勢可急起直追,可憑着本身在金融的優勢,結合深圳在科技的優勢,發展成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網金融典範,延續香港的金融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