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朝完成「核導大業」重打美國的臉

時間:2017-11-30 03:15:45來源:大公網

  昨日凌晨,朝方發射的一顆洲際導彈劃破夜空,也打破了半島近期難得的寧靜。平壤再次「走邊緣」,挑戰國際社會底線,也重重打了美國的臉,宣告特朗普對朝政策失敗。

  至於這枚飛行五十三分鐘、高度四千四百七十五公里、距離九百五十公里的導彈,是否真如朝方所言能覆蓋美國全境,事實是否真像金正恩宣布的「今天終於完成」核導大業,尚需專家論證。但一個不爭的現實是,朝距「無核化」目標越來越遠,朝核問題更加無解,半島局勢更加高危。

  毫無疑問,美對朝的錯誤政策是事態惡化的主因。朝發展核武是美國一手造成的,朝核問題久拖不決、危機不斷加劇,美應負主責。從一九九三年第一次朝核危機爆發至今,朝核問題一波三折,已走過了二十四個年頭。美對朝政策在接觸與遏制之間搖擺反覆,朝從最初僅有的五兆瓦的小型核反應堆,發展到今天令人談虎色變的核威懾能力,美是自食其果。

  二十多年來,美對朝政策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克林頓時期的「接觸政策」。第一次朝核危機爆發時正值克林頓上台,其迅速調整了老布什的強硬政策,派前總統卡特訪朝。後在中方積極斡旋推動下,達成了解決朝核問題的框架協議。此階段,朝美高官互有來往、關係融洽,朝核問題總體可控。

  二是小布什時期的「遏制政策」。二○○一年小布什一上台,就徹底推翻了克林頓政策,並把朝列入三個「邪惡軸心」之一,導致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其間,在中方的積極斡旋和不懈努力下,達成了「六方會談」機制,並進行了六輪會談,朝核問題一度取得重大進展,甚至出現朝方炸毀寧邊核冷卻塔、啟動核設施去功能化這樣標誌性動作。但美方政策多有反覆,雙方嚴重不信任,終致「六方會談」破裂,半島和平曇花一現。

  三是奧巴馬時期的「戰略耐心」政策。二○○九年,美韓同時「變天」,對朝政策轉向強硬,「陽光政策」被放棄,朝先行棄核成為對話談判的先決條件,朝核危機發生逆轉。實際上,奧巴馬對朝「戰略忍耐」與其「亞太再平衡」是一脈相承的,其根本不想解決朝核問題,而是要利用危機,挑動地區惡鬥,以增加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加快「重返」步伐。

  特朗普上台,美對朝強硬遏制有增無減,朝重新被列入「支恐國家」名單,並不斷發出即將開戰的恫嚇。一時間,半島戰雲密布,危機一觸即發。

  朝核危機的發展演變,已不只一次地宣告了美對朝政策的失敗,也不只一次地證明,任何武力威脅和制裁都不可能奏效,談判才是解決朝核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