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中美兩個大國領導人會面,引發全球關注。雖然兩國簽署兩萬億元大單前所未有,但人們更多的還是聚焦於中美兩國元首在故宮別具一格的互動。可以說,在故宮接待特朗普是「神來之筆」,不僅通過故宮來「說古道今」,展現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是中國文化外交的經典展示,豐富了多元外交手段,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個有力體現。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文化及其價值的充分肯定,對本國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中華數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過的文明。故宮則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
美國多屆總統都曾到訪故宮。如尼克松、克林頓、奧巴馬等。一九七一年七月,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基辛格秘密訪華時也特地前往領略故宮的獨特魅力。然而,相較於以往的簡單到訪,此次接待特朗普是故宮博物院建成九十二年來,中國國家元首伉儷首次陪同外國國家元首夫婦參觀,在故宮設宴更是歷來首次。我們可以通過此次的每一個外交細節,解讀十九大後的這場外交大戲的其中蘊含的政治與文化深意。
訪華期間,特朗普用平板電腦向習近平主席伉儷展示外孫女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的視頻,體現了美國總統和美國第一家庭對中華文化的尊重。而習近平沿途向特朗普介紹故宮的歷史、建築和文化,令參觀和活動的安排更是「盡在不言中」。特朗普參觀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的名字中都有一個「和」字,「和」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植根於中國人內心深處。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的是和平的基因,而今天當中國走向富強的時候,中國依然希望走和平發展道路。而在文物醫院,對於文物的修復,習近平向特朗普道出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修復之後完好如初」。有些輿論認為當中的畫外之音或可以理解為,國與國的關係是可以通過修復來完善的,只要本着修復而不是打破的意願,再大的困難也能解決。
事實上,文化自信令中國收穫豐富的外交成果。中國現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裏面也蘊含「和」文化,傳遞着中國在外交領域和國家合作等方面的主張。特別是二○一三年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和」文化的精粹體現。「一帶一路」取自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遺產——古代絲綢之路。而古絲綢之路代表了中國數千年與西方世界交流合作的良好意願。即便是鄭和下西洋,帶了龐大的隊伍,那也不是為了征戰,而是為了貿易的友好往來。絲綢之路代表着商貿之路、交流之路、和平之路。而今天的「一帶一路」則承襲着這種努力,以共商、共建、共享,來帶動發展、交流善意,提供和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獲得世界廣泛認同,聯合國大會也一致通過決議呼籲各國積極推進。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他多次論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去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從此次故宮上演的外交大戲,從此次特朗普訪華的豐厚外交成果,我們信矣!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