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展現了強烈的歷史延續性,也充分展現「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氣魄、擔當、願景及視野。
在「承先」方面,習近平在報告的第二部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及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回顧了歷史,並且為國家的發展定下「新的歷史方位」,提出「兩個一百年」的願景。
到二○二○年就是「第一個一百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各方面的建設。而從十九大至二十大,則是「兩個一百年」這個奮鬥目標之間的「歷史交匯期」,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一百年」的目標邁進。屆時,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習近平強調,「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關,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如此願景,足見一位帶領中華民族大復興的領導人的宏偉氣魄。
「負責任大國」的定位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一些觀點認為中國只是「一個例證」(Chinese example)而非「一個模式」(Chinese model)。這和當前敢於提出「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全球治理觀」不同。十九大報告第十二部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先後提到,「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將國家定位為「負責任大國」,矢志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這與近年國際局勢紛擾密切相關。
首先,雷曼金融風暴後,我們發現資本主義社會、自由市場在不受若干制約的時候,有機會令全球金融秩序崩潰,造成經濟大災難。再者,過去十年,西方民主制度出了很多問題。第一是民粹主義抬頭,第二是很多國家也處於極為撕裂的狀態。例如英國脫歐困境、美國民粹主義盛行、多國分離運動紛起等等。
西方民主思想標榜和平的政權輪替(peaceful rotation),本是西方的民主精粹,惟近年的國際政局告訴我們,政權輪替無延續性,誰人上台便推翻上一任領袖的政策。例如特朗普當選後,甫上台便推翻奧巴馬的醫保、氣候政策,美國每天也在經歷「真人騷」的跌蕩,社會嚴重分化。又如老牌民主國家英國,被脫歐問題弄得亂作一團,文翠珊已成跛腳鴨首相,保守黨政府完全沒有治國良策,國家瀕臨難以管治。很多有「民選制度」的國家,例如委內瑞拉、智利,有選舉無民權,國家治理欠佳。近期的加泰羅尼亞獨立危機更是分離活動引致國內撕裂的寫照。
在國際局勢如此動盪的時刻,習近平掌握了戰略機遇,提出基本方略、「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以至「全球治理觀」。可謂具理論、合時機、掌大局。
強調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習近平在報告開首便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報告提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在都反映了他對民本思想的重視。
民本思想一直扎根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教授在着作《中國民本思想史》中有深刻研究,他指出:「中國的民本思想,胎息於《尚書》,孕育於孔子,而孟子建立之……」歷史上,歷代均重視人民的意志及人民的福祉。習近平把民本思想進一步推進為制度。
習近平在報告的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花了很多篇幅闡述。
首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民主協商制度的精粹,在於「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的真義在於大家以和平和諧的方式務實地解決問題。
此外,縱然對法治的理解及演繹與西方有所不同,十九大報告反映中央重視法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倡議「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西方法治(rule of law)源於一二一五年的《大憲章》(The Great Charter),西方傳統重視個人權益。金耀基教授書中亦有論及:「西方人言政治,皆從『我』字出發,『我』是與一切『非我』對立的,因此,喜歡講權利。中國人言政治,則從『人』字出發,『人』是講對偶的,因此,都從義務上講。」可謂一語道破兩者的根本分別。
中國國情與西方迥異,國家人口眾多,政府首要照顧的是人民「生存的權利」。不過,習近平提到「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又提到「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顯示他勵精圖治,對建立法治社會有承擔,對體現民本思想有自信。
習近平透過這份報告對其管治哲學做了一次全面的闡述,具有宏大歷史視野。這是一份非常高瞻遠矚的工作報告,同時展現了他對黨和國家的自信。下一步,期待國家加強軟實力建設,對外要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
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