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單一外資入股內銀上限傳擴至25%

時間:2017-09-19 03:16:36來源:大公網

  圖:業內人士認為,放寬外資銀行的入股比例令外資投資者在戰略、財務上有更大的自主權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外電昨日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央行已牽頭初步擬定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發的一攬子計劃,其中包括外資在中資銀行入股上限放寬至25%。央行此舉是為了落實此前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擴大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明確對外開放的時間表、路線圖。

  據報道,中國央行將在今日(十九日)與主要金融機構及監管機構召開內部研討會進行討論,研討會將討論的議題包括,進一步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市場准入限制可能產生的影響,擴大金融業開放的次序;中資金融機構與外國戰略投資者合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各金融行業股權比例放寬的程度,以及如果股權比例進一步放寬,中資機構是否有意願繼續引入外國投資者。

  國務院八月中印發《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核心內容就是計劃向外資開放市場。

  當中提到包括向新能源汽車製造、船舶設計、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的12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稍後,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透露,「對外開放的領域,要制定時間表路線圖。」

  他並明確,下一步將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限制,既有外資股比的限制,也有一些業務領域範圍的限制。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外資銀行已在華設立39家法人機構(下設分行315家)、121家母行直屬分行和166家代表處,機構數量持續增加,營業性機構總數達到1031個,分布在70個城市。

澳新銀行售上海農商行股權

  目前單一外資金融機構的入股比例為20%,全體外資金融機構的入股比例為25%。有外資研究部人士坦言,目前20%的持股上限限制了外資行股東提高話語權。他們相信,放寬外資銀行的入股比例令外資投資者在戰略、財務上有更大的自主權,較多的持股也能令外資有更主動的投資,不會輕易拋售所持股份。

  上海寶鋼昨日公告,擬以收購對價45.95億元,收購澳新銀行所持的上海農商行10%股權。澳新銀行2007年九月入股上海農商行,今年一月宣布出售所持的約20%股權。

  此外,中國銀監會亦參與了計劃的制定,一攬子計劃中包括外資銀行卡清算組織的准入,但細則尚未最後確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