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熱傳一段信息:「你把錢存在銀行不買房子,錢就會被銀行借給別人買房子。最後你租他的房子,他收你的房租,還用你的錢還貸款」。很遺憾,不買樓的風險其實很多人也會低估了,輸得較想像中大很多,淡友輸得太多!太盡!又怎會甘心?
不買樓的一個重要風險,就是要面對加租。加租令樓市問題日益複雜,內地樓價雖然同樣不斷創新高,但加租會相對香港較慢較遲,而且收租回報率較低。香港加租亦步亦趨於樓價上升,令「不買樓的風險」特別高。過去的幾年,不單止不買樓有風險,即使賣樓後,如果沒有及時將資金再投資的話,亦面對了巨大的風險。多年來有不少人都是見樓價高於是把樓賣了後再等樓價跌,這正是投資市場的所謂「租住等(跌)」。結果樓價在之後沒有跌之餘還不斷上升,「等跌」令賣了樓的資金留在銀行戶口中,於是不斷的加租就將有關賣樓賺了的資金大量消耗。賣樓風險如此高,誰人會在二手市場放盤?香港樓價高的問題於是就日益難於扭轉。
樓價愈升愈高,無論你有多想買樓,也一定要準備好面對買樓的風險。幸好香港的制度相當不俗(壓力測試、入息比率等),尤其是購買二手樓,只要依足政府的相關規定,買樓的風險可以稱得上合理地掌握到。
期望政府增加供應
筆者不是唱好,而是想提醒大家要面對風險,即是樓市的升災!最近林奮強先生受訪問時提到「香港人買唔到樓點算?林先生斬釘截鐵表示,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搬走(離開香港),除非政府增土地供應」。常有人說,這些樓價香港人怎會買得起,現實中其實是:買得起才是香港人。我們難道不能改變這命運?可以,每個香港人也可以。問題是否願意這樣做,有兩個信息若出現了可能會令部分發展商考慮減價,一是重推八萬五政策,二是願意有條件有限度的開發香港綠化土地。現在市場仍然可以用期望管理去做一個扭轉,然後在Buy Time下實際增加土地供應和二手放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