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初始發行代幣融資)監管的靴子終於落地。中國央行等七部門昨日正式出台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除明確代幣發行融資是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更正式叫停ICO業務。分析認為,監管部門此次表態等同將ICO項目判了死刑;有業界仍觀望,接受監管,並等待具體細則出台。\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
內地知名財經學者布娜新受訪表示,公告出台的背景是今年上半年,ICO項目異常火爆,不斷宣揚暴富神話。很多項目既無詳細信息披露也無募資用途說明,甚至很多項目的發起人都用網名而不是真名。很多投資者甚至不了解項目就盲目進入,成為代幣炒家割的韮菜。在這種法律法規監管的真空地帶,風險隱患非常大。
交易平台下架或釘牌
由「一行三會」聯合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做出清退等安排。同時,加強了代幣融資交易平台的管理,並要求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見附表)。
監管部門又表示,將依法查處拒不停止的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以及已完成的代幣發行融資項目中違法違規行為。對於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代幣融資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門將提請電信主管部門依法關閉其網站平台及移動App,提請網信部門對移動App在應用商店做下架處置,並提請工商管理部門吊銷其營業執照。
「雖然我本人不支持把IC○一棍子打死,但從此次央行等七部委的表態來看,ICO項目是被判了死刑。」布娜新表示。
公告發布後,各類ICO項目主體紛紛表達接受監管。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申訴(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委員、互金法律專家肖颯表示,ICO接受監管的態度值得肯定,但更希望看到參與人、發起方、第三方平台能夠理性對待,穩妥處置,將社會影響降到最低,在積極接受監管的同時參與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籲投資者防上當受騙
花名初夏虎的上海若靈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維優公司創始人顧穎,他不但參與30多個項目的ICO投資,還有一個名海風藤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他稱,「等監管要求吧,真的需要清退,我們就清退。」初夏虎說,「不行的話我們就出海,我們在日本已經拿到了數字貨幣交易所牌照。」
《公告》並強調了社會公眾關注ICO交易的風險隱患。《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冀投資者謹防上當受騙。中國銀聯一不願具名的區塊鏈研究員表示,代幣的價格飛漲有非理性的因素,隱患很多,比如價格容易被操縱。投資者需要提防ICO項目的惡意集資詐騙這一首要風險。
《公告》進一步提到,對各類使用「幣」的名稱開展的非法金融活動,社會公眾應當強化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及時舉報相關違法違規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