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近順應民意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目的在於放眼本港未來的土地供應,並就各方案在社會上展開「大辯論」。特首林鄭月娥委任了30名成員,其中22人為非官方成員,來自尊業學會、學術界、關注團體及智庫等等;其中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出任小組主席,他明言期望年內會有初步建議,並展開層面廣泛的公眾諮詢。
小組將檢視政府已經提出的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並研究其他可行的選項,分析當中的利弊及推行方法,再在社會上進行「大辯論」,從而得出共識。
新任特首上場後,「勵精圖治,順應民意」,在兩個月內,經已成立多個委員會,積極應對社會上各方面的問題。其中土地問題,一直是香港人最關心的。無論是住屋,工商用地,休閒用地,基本上永遠都是「供不應求」。
設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好讓成員有平台專心討論土地供應問題。最可取的是,在小組討論完成後,會展開各層面的公眾諮詢,讓各階層的市民都可表達其意願。
筆者希望專責小組能在各方面取得平衡,在取得更多土地供應的同時,又不會影響香港的生態環境。事實上,大嶼山的發展藍圖絕對可供參考。「北發展,南保育」是政府發展大嶼山的方針。在發展多個項目的同時,在南面大力推行保育。筆者支持小組研究郊野公園邊陲地區興建房屋的可行性。小組內包含各方面的專業人士,必定可以提供足夠的資訊,讓各人充分考慮,並研究出可行的發展模式。
此外,香港亦擁有大量的工業大廈儲備。在重建或活化後,可以釋出大量的土地供應。在重建工廈方面,政府可更積極地做統籌者,鼓勵業權分散的工廈,將業權出售予發展商並改建。香港的工廈大多處於市區內,所以改建後亦不用擔心交通和周邊的配套問題。活化工廈比改建工廈,可更快收到效果。但在契約問題上,政府可能需要制定更清楚的指引,去釐清不必要的爭議。可以預見的是,本屆政府將會更切實地回應社會的訴求。
民建聯經濟發展事務副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