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恒生指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左),旁為董事兼研究主管黃偉雄/大公報記者王嘉傑攝
恒生指數公司公布優化國企指數結果,明年三月份開始分五個階段,把紅籌及民營企業納入指數內,涉及十隻紅籌股及民營企業,令到成份股由40隻增加至50隻。而新選的十隻股份會有額外的挑選準則,並於明年二月公布新增的成份股名單。恒生指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表示,新增十隻紅籌股及民營企業,令國指的市值覆蓋率增加,加強指數的代表性。/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恒生指數公司以2017年6月底的模擬數據顯示,由於加入超過十隻紅籌股或民營企業的邊際效益不斷減少。
關永盛稱,新增十隻紅籌股及民營企業,令國指的市值覆蓋率,由現時的26%增加至55%,成交覆蓋率由目前的37%,增加至55%。他指出,市場對今次的改變普遍正面,認為現時國指中40隻成份股代表性不足,因此決定納入相關股份,以增加覆蓋率。
加強國指代表性
目前追蹤國指的上市基金資產管理規模(AUM)約為75億美元,而追蹤恒指的AUM約為150億美元,兩者之間有一定距離,關永盛表示,透過增加現時國指的代表性,包括降低金融成份股的比重由現有七成至五成,而工商業的比重則由21%增至41%,希望可增加對追蹤國指的基金規模。
至於今次恒生指數公司納入紅籌及民營企業時,就民營企業作出定義,則該企業超過50%的營業收入(如不適用,則以其利潤或資產界定)來自內地,而該企業並非H股或紅籌股的公司。
同時,並會有紅籌及民營企業額外挑選準則,包括要求通過首次公司開招股上市的公司為三年,或通過借款上市的公司為六年;價格波幅方面則是過去一個月、三個月及十二個月價格波幅須不高於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於相關時期的價格波幅的三倍。以及公司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必須錄得盈利、正現金流量淨值,以及連續三年派息。
分五階段納入減低影響
關永盛稱,有關的波幅並非是指參考期內的升幅或跌幅,但明白到可能有些受歡迎的企業未能滿足波幅價格的要求,定下該標準是不想新選上的企業波幅與現時的國指成份股有很大不同。
新增的十隻紅籌股及民營企業成份股,將根據截至2017年12月底的數據而被挑選納入指數,有關的成份股名單,於明年二月與定期指數檢討結果一併公布。而為減低可能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十隻紅籌股及民營成份股,會一次過納入國企指數,但股份權重會分五個階段,由明年三月開始,每次增加2%,直至2019年3月才會完成。關永盛表示,選入新增的成份股後,除非是當中的股份出現長期停牌等嚴重影響,即使該公司於被選後未能符合額外挑選準則,亦只會留待再下一年作檢討。
約20紅籌40民企入選
問及現時是否有足夠的紅籌及民營企業符合額外挑選準則,恒生指數公司董事兼研究主管黃偉雄表示,參照500隻恒生綜合指數,大約20隻紅籌股及近40隻民營企業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