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高鐵的「效益」和「成本」——

時間:2017-08-09 03:15:50來源:大公網

  「一地兩檢關注組」成員梁啟智連番批評政府只顧強調高鐵在港「一地兩檢」的「效益」,忽略了有關方案的「成本」。梁啟智要求政策評估應完整地考慮利弊,本身並無不妥。但他對「效益」和「成本」的演繹大謬不然,非經濟計算的包裝所能掩飾。

  反對派荒謬邏輯

  梁在一個電視訪問中指斥政府,不應為發揮高鐵最大「效益」而不擇手段。何出此言?原因是他把高鐵在港實施「一地兩檢」與撤銷「邊界」劃上等號。他說,如果想發揮最大效益,不如取消了兩地邊界,任由內地人隨時來香港,保證所有高鐵列車爆滿。他認為「一地兩檢」不是香港人可以接受的事情,這些「底線」都是不可逾越的。繼而指:「今個星期我們看到政府提出的方案,似乎就越過了這些底線。」他一臉認真地表示,要「令市民明白這一點」。

  撤銷邊界當然不一定是全部香港市民所樂見,就連內地社會目前也沒有這種意願,但梁啟智沒有搞明白的一點,就是高鐵在港實施「一地兩檢」後並不會令香港的邊界消失。「一地兩檢」之「兩檢」,本身就證明了兩地之間的邊界事實上依然存在和有效,否則,何須勞煩兩地的出入境管制人員分別進行檢查呢?事實上,無論香港市民是否使用高鐵,權利均不會因為在港實施「一地兩檢」而受損。有些人存心走進檢查關口以身試法,才需要害怕受法律制裁。

  「諮詢」是圖推倒方案

  既然高鐵在港「一地兩檢」不損港人權利之餘,還可帶來交通之便,梁啟智又如何為自己的反對立場自圓其說呢?他強調高鐵在港「一地兩檢」必會產生「成本」,而這個「成本」就是「司法上似乎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問題是,決策的基本原則並非考慮成本是否存在,而是效益是否大於成本。

  何況如律政司司長和陳弘毅教授等官員和專家所言,高鐵在港實施「一地兩檢」具備堅實的法理基礎。如果一有司法爭議就要放棄推行政策,香港恐怕什麼重大決策都不用做了。高鐵在港實施「一地兩檢」,不論對香港和內地來說,均是成本最低的通關安排。這樣做不但可以減少香港旅客旅途上的折騰,也大幅減少內地需要設立的出入境檢查點數目及相關的人員編制。梁啟智的同路人以為,只要在福田站和深圳北站設立檢查點,就能替代「一地兩檢」,而且不會影響「短途」旅客。不過,這個安排本身就意味着,從香港前往廣州、東莞、惠州、肇慶等多個站點的「短途」旅客需要中途下車接受檢查,構思者顯然不熟悉內地高鐵的實際情況。

  其實,「一地兩檢關注組」突然對「成本」如此敏感,說起來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他們要求政府進行所謂「公開及無前設的諮詢」,本質就是推倒重來,然後把社會拖進無休止的爭論中,最後一事無成。這不都是成本嗎?他們當然不會理會,因為他們從來不「找數」。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