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坊指本港住宅成交量萎縮,但樓價仍堅挺。(林惠芳攝)
大公網7月27日訊(記者 林惠芳)萊坊發表2017年第二季《大中華物業市場報告》,探討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和台北的甲級寫字樓、豪宅和優質零售物業的市場表現。今年第二季,中國內地主要城市甲級寫字樓市場和租金持續平穩。住宅市場,持續樓市降溫措施,預計將會拉低樓價增長。面對電子商務的激烈競爭,大中華區的購物中心繼續將項目的軟硬體設施升級,提升購物體驗,以期吸引客群。
2017年第二季,北京有兩幢優質寫字樓新項目投入市場,帶動甲級寫字樓租金上漲。上海甲級寫字樓市場表現平靜,市場租金及空置率均維持在上一季的水準,部分寫字樓子市場租賃活動減少。廣州由於沒有新落成寫字樓投入市場,因此空置率下跌和租金進一步上升。香港寫字樓市場方面,港島核心區域供應緊張,預計租金繼續上升;九龍區則有大量新增供應,預計租金面臨下行壓力。北京和上海將迎來的大量新寫字樓供應,預計業主將調整租金。在廣州,短期內供應不多,租賃市場租金將保持穩定。
受內地調控政策影響,北京豪宅市場銷售在第二季成交量下跌,但價格仍保持平穩。上海豪宅市場呈現量價齊升的情況,用家成為市場主要的購買力。廣州第二季豪宅市場沒有新增供應,市場以去庫存為主,成交量按季下跌近50%。香港方面,儘管各種調控措施推出,市場需求仍然強勁,豪宅成交按季上升。台北方面,豪宅的自住持有稅可望再調低20%,有利自住買家進場。
受最新實施的調控政策及嚴格監管影響,中國內地及香港住宅成交量料將萎縮,但樓價將保持堅挺。
北京零售市場在第二季整體表現良好。上海供應市場表現活躍,有六座新商場開業,為市場新增近45萬平方米的商業零售面積。廣州沒有新增大型購物中心。至於香港,今年第二季,訪港旅客和零售銷售數據錄得正增長,反映零售市場已經見底。台北細面積的零售空間的空置率十分低,有國際化妝品牌和裝飾品牌投入市場成為新勢力。
在未來一年,隨着消費潮流轉變,商業模式將繼續由零售向體驗業態轉型,業主將積極調整專案的品牌組合和店舖布局,以此來應對電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