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鄺海翔在香港的事業發展並非平步青雲,雖然殺出一條血路,但他認為,難以把香港的一套複製到內地市場發展。
「公司開始內地的生意時,最初可能不是賺錢,而是大量『燒錢』!」鄺海翔形容「錢,不燒不可」,畢竟做推廣時需要大量投入,他在進入內地市場初期,首年便花光了數以十萬元計,「首年根本沒有辦法講求什麼回報,但沒有真正『落地』實幹,合作夥伴不會放心把實體資源注入公司」。
他又提到,單打獨鬥地發展內地市場,幾近是沒可能的事,亦要確保尋找合適、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合作夥伴,配合自身的經驗,再鎖定一群潛在客戶。
鄺海翔身兼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創會主席,直言不少會員到內地發展「碰釘」的例子。他指出,即使有孵化器助力、獲得啟動資金,惟還要利用最少半年時間申請執業牌照、相關資格、銀行開戶等一系列繁複的手續……
「內地很多講求『渠道』,市場渠道、行業渠道,需要大量的準備,單以一家企業去做,沒可能成事。」鄺海翔認為,始終兩地經營拍攝工作有別,因此難以把香港的一套複製到內地。
鄺海翔直言,遇到不少青年創業家問道:「在內地做生意,能否不蝕錢?」他認為,不蝕錢的方法是有的,惟要籌劃最少二至三年,「創業,不能總想着數個月便可賺錢,這是不切實際的。」
他續說,選擇北上創業要視乎自己能否適應不同環境,最少內地的生態與香港截然不同,是兩碼子的事。還有要考慮到整盤生意本身是否適合在內地發展,假如只是一盤小本生意,香港還是較適合中小企業發展。
此外,鄺海翔認為,青年創業家在落戶內地時,要有心理準備隨時轉型,因為經營一項生意在內地或香港可能又是很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