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工作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2、優化結構,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要堅持品質優先,引導金融業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風險可控
3、強化監管,提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能力,要以強化金融監管為重點,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完善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
4、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完善市場約束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5、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要改善間接融資結構,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要促進金融機構降低經營成本,清理規範中間業務環節,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大公報記者張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