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港商作為首批投資的外商,借助內地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成為不少港商騰飛的動力。然而,隨着內地經濟不斷成長,其勞動、土地成本均急漲,加上環保要求愈來愈嚴格,令許多中小企吃不消,不少選擇到東盟等地設新廠,以減低成本。然而,近年東盟成本亦快速上升,故港商須進行轉型升級,否則當成本升至無法負擔的水平時,港商又要被迫另尋生產地,這絕非長遠之計。
事實上,近年香港及內地政府均大力支援企業轉型升級,香港貿發局不時組團到新興市場,協助港商爭取商機。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亦提供各項技術支援,加上特區政府推出中小企基金,故港商再無推託的藉口。
與此同時,港商應把握國策帶來的商機,抱團出擊。以香港孕嬰童業協會為例,相關港商看好內地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後,造就龐大商機,但明白到單打獨鬥難有所成,業界決定抱團出擊,組成該會共同「打天下」,這樣自然會事半功倍。
另外,近年香港中華廠商會不時都在內地舉辦工展會,這是一個打入內地市場的好機會,代工商可自創品牌可參加工展會等活動,藉此打開知名度。
再者,貿發局每年舉辦很多貿易展覽,這些活動均能吸引大批買家入場,故港商一改以往做代工商的「慳錢」作風,撥出一定資源參加相關活動,以便爭取更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