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管理人才等流失相比,技術工人的缺失往往讓企業更加焦慮。在吉林省擁有一家食品生產企業的民營老闆李英傑,最近一直考慮上一條果蔬乾的生產線,卻因為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遲遲沒有動作,「資金、設備我都找好了,但是最頭疼的沒有懂技術的工人,要是從南方挖人,成本實在太高了。」
高技能產業工人的培養,對於東北地區來說,意義非同一般。多年從事職業教育並創辦國際教育集團的孫進認為,實現新一輪的東北振興,沒有人才的支撐是不可想像的,特別是東北製造業要轉型升級,高素質的技工人才更是不可或缺。
為此,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制定了「金藍領」、「首席操作師」、「技能專家」等聘任制度,為優秀首席技師提供每月2000元到3000元的崗位津貼,提升工人鑽研技能的積極性;吉林省自2013年開始實施「長白山技能名師計劃」,至今已有100多位技能人才被評為長白山技能名師,獲得相應的獎勵與待遇,也帶動吉林省的一些產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儘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培養高技能人才,企業積極提高待遇留住技術工人,但自願成為「藍領」仍是不少年輕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出現這種現象與家長的傳統觀念有關,如果孩子成績還可以,一般家長都會選高校、棄職校。」孫進說,「同時,家長也擔心學歷不足會影響孩子將來的上升空間。」
長春理工大學校長于化東建議,政府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並要設計好吉林省高等教育發展的整體布局,既要發展像吉林大學這樣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還要培育兩到三所能夠支撐東北地區的支柱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特色大學,最後還要有一批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應用型人才的大學。 (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