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金融科技前景俏 宜信斥60億布局

時間:2017-06-25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唐寧認為,宜信未來有機會將觸角延伸至「一帶一路」金融服務領域

  【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中國P2P第一股宜人貸(NYSE:YRD)董事長唐寧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十年,保險科技、智能投顧、眾籌、監管科技、區塊鏈技術等科技細分領域在金融業的運用前景十分廣闊,料金融科技未來在中國是萬億規模的市場。他同時稱,宜信有機會將觸角延伸至「一帶一路」金融服務領域。資料顯示,宜人貸為宜信旗下的P2P平台。

  唐寧透露,目前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已完成對電子發票企業Tradeshift、比特幣創業公司Circle、電子債券交易平台Trumid、證券業通訊和會議服務商WeConvene、農業保險服務商WorldCover、汽車金融科技服務平台第1車貸和大搜車等公司的投資。總計投資項目達到13個。

  金融科技驅動金融普惠

  風投數據公司CB Insights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Fintech投資規模為126億美元,有836個公司獲得投資。2016年最大的變化是,Fintech公司在金融領域的滲透和衝擊,已引起傳統金融公司的注意。

  2016年2月底,宜信宣布發起成立「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達60億元(含30億元人民幣和5億美元,雙幣種募集與管理),主要投資於國內外金融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社交網絡等領域相結合產生的新機會,聚焦Fintech。去年六月,宜信參與投資金融科技公司Circle,創立於2013年的Circle使用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幫助用戶實現即時匯款。唐寧表示,參投Circle將學習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

  除了Circle,宜信還在Tradeshift的D輪融資中浮現身影、同時投資了美國網貸「教父」Lending Club創始人普朗什(Renaud Laplanch)新創辦的網貸平台Upgrade。

  唐寧認為:「傳統金融系統並不能覆蓋所有人,很多小微企業和廣大的農村地區都享受不到較好的金融服務。金融科技的到來,使得以低成本、高效率、可觸及的方式去覆蓋這些人群成為了可能。在支付和網貸成熟化的同時,一條全新、快速發展的普惠信貸命脈正在崛起。」唐寧看好基於消費者需求尋找先進技術、進行模式創新,認為這才是一個合理的創新路徑。

  技術需十年時間沉澱

  唐寧分析,金融科技在中國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其中,網貸和支付發展得早一些,有十年以上的歷史。以網貸為例,中國的市場規模已達到萬億水平,而且搭建了監管框架,湧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地位的龍頭企業,這兩個細分領域在中國的成熟度要高一些。緊隨其後的是,像保險科技、智能投顧、智能保險、股權眾籌、監管科技、區塊鏈技術也逐漸興起,這些技術比網貸、支付技術晚三到十年的時間,屬於後起之秀。

  值得關注的是,缺乏時間沉澱的技術很難走遠。「幾年前興起的眾籌模式,大家一哄而上,結果又一鬨而散。」唐寧認為,任何技術都需要十年左右的沉澱,網貸模式在中國發展了十一年,宜人貸因此得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他指出,未來十年裏,像網貸技術一樣,區塊鏈、智能投顧等新興的金融科技也將前景廣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