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內地期市具財管配置條件

時間:2017-06-18 03:15:2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馬琳青島報道: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昨在第三屆中國財富論壇時表示,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大宗商品期貨成交量已經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初步具備大類資產配置所需的市場容量。未來將逐步推動內地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成為亞太甚至全球的基準價格,形成公開透明的「中國價格」。

  根據波士頓諮詢的報告,2016年中國個人財富規模達126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財富國家。目前,這些財富約40%為銀行儲蓄和理財,40%在房地產市場,10%在股票市場和公募基金,另外10%為購買信託和其他產品。

  完善期貨品種體系建設

  方星海指出,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如此巨量資金,既關係到居民家庭財產安全,又關乎中國經濟金融的穩定和健康發展,甚至關係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不過,目前內地以大宗商品為基礎資產的金融產品,佔整體資管產品的比重還很低。內地銀行和保險產品的配置方向,主要集中在債券和貨幣類資產。

  方星海強調,內地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已經具備為財富管理配置資產的基本條件。今後證監會將進一步推動內地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改革創新,提高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綜合競爭力,穩妥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並繼續完善期貨品種體系建設。做好原油期貨上市工作,持續開展天然氣等期貨品種的研究。在豆粕、白糖期權平穩運行的前提下,逐步擴大商品期權品種等。

  方星海續稱,證監會還將加快推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實現財富管理的全球化布局。目前,內地期貨市場部分合約的交易量在全球排名靠前,但尚未能掌握國際定價權,未來要加快內地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鼓勵全球財富管理機構將其納入配置範圍,逐步推動內地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成為亞太甚至全球的基準價格,形成公開透明的「中國價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