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認為,減持新規結合央行對流動性的最新表態,有助於緩解短期市場的恐慌情緒 中新社
A股假期前出台減持新規,IPO也有所減速。新華社昨日發文評論減持新規時指出,天量定增和野蠻減持,被視為A股身上的兩大「出血點」,為減持立規有助A股市擺脫「失血」之困,防止資金「脫實向虛」;提振投資者情緒,為市場重塑信心,對A股無疑是對症下藥的「治病療傷」。分析人士也認為,減持將鼓舞市場信心,助力A股企穩上行,但不會扭轉市場中期「慢熊」的格局。
上周滬深兩市表現分化,滬綜指連升三日,上周五升0.07%收報3110點,一周累升0.62%;深成指上周五跌0.35%報9859點,周累計跌1.12%。上周監管維持趨緊同時,監管層也釋放出安撫市場訊號,包括預報六月上旬將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此外,上周公布的新一批IPO家數為7家、募集金額不超23億元(人民幣,下同),單周核發數量、金額均創年內新低;更重要的是周六公布的減持新規,包括限制公司大股東、特定股東減持,對市場更起正面作用。
七年累計減持近7000億
新華社昨日就減持新規連發兩文。其中,在題為《為減持立規,助A股市場擺脫「失血」之困》的文章中引述的數據顯示,近七年來A股市場累計減持近7000億元,累計增持僅略超2000億元。罔顧上市公司持續發展的「清倉式」減持,以及「搭配」高送轉和概念炒作瘋狂套現層出不窮。IPO上市令眾低成本持股的大股東一夜暴富,但大股東通過減持獲得的現金並未用於投資或創業。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因此雙雙面臨「失血」。
文中指出,在市場仍處於弱勢調整,滬指一度跌破年線的背景下,監管層出手對重要股東減持行為進行規範,有着重要意義。一方面遏制非理性減持衝動,防止資金「脫實向虛」;另一方面,提振投資者情緒,為市場重塑信心。
東方財富網就股民如何看規範大股東減持向網友進行調查,截至昨日下午的結果顯示,有44.4%的網友認為措施對於股市是重大利好。市場對監管的措施看法也正面。其中,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指出,減持新政大大鼓舞市場信心;央行銀監會釋放出積極信號;從技術上W底已經成立收復年線支持市場;海外市場大幅創新高支持A股;MSCI有望成行;養老金及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入市支持市場;外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抄走A股大底。上述七大理由支持即將到來的六月「漂亮牛發光」。國元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明利、虞坷認為,市場已經處於底部區域,投資機會大於風險,這次新規出台,將會助力市場企穩上行。
加快長期資金入市步伐
廣發証券相信,「減持新規」結合央行對流動性的最新表態,有助於緩解短期市場的恐慌情緒,六月股市可能沒有大家之前想的那麼差。但是股市的中期趨勢還是受盈利、利率、風險偏好這三方面的共同影響,至少佔兩個的時候,A股市場才具備牛市的環境。但是展望未來一到兩年,首先A股盈利增速的高點應該就在今年一季度,接下來很可能進入連續兩年的盈利下行周期;其次,在「金融去槓桿」沒有完成之前,內地或將處於漫長的利率上行周期之中。「減持新規」無法改變中期的盈利趨勢和利率趨勢,因此並不會扭轉市場中期「慢熊」的格局。
新華社的文章也表示,僅依靠堵住「出血點」,顯然不足以讓A股市場完全擺脫「貧血」之困。要加快具備長期投資理念的資金入市步伐,通過鼓勵性和約束性舉措引導上市公司群體形成長期穩定回報,構建公平市場環境讓投資者樂於堅守,方能讓A股市場有效發揮為實體經濟配置資源的功能成為民眾分享中國濟增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