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俄案的爭議聲中,特朗普進行上任以來第一次出訪,九天五站行程中,訪問了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梵蒂岡三國,又參加了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首腦會議,及在意大利西西里參加G7元首峰會。這是特朗普首次在國際舞台亮相,成為美國國內與國際的關注點。
特朗普出訪的兩個地區,中東與歐洲,都是美國外交的最熱點。中東之旅出訪兩個美國盟國: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帶頭大哥」沙特與以色列,意義重大。
調校美國新中東策略
特朗普與共和黨右翼在競選中高調指責阿拉伯國家與穆斯林,但這不意味着特朗普會與沙特交惡。其實,特朗普在競選中同時又指責,奧巴馬對沙特的死對頭伊朗軟弱,與伊朗的核武器協議是「史上最差的協議」,「給伊朗送美鈔」,過於親近伊朗而「背棄海灣盟國」。這次特朗普出訪沙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回滾」(roll back)奧巴馬的「錯誤政策」。顯而易見,若重新敵視伊朗,就不可避免地要拉攏沙特,這又和特朗普在選舉中的說辭明顯矛盾,難怪外交顧問提議沙特不能談特朗普在競選中的話了。
特朗普沙特之行的最重要成果是簽署了一份總值為期十年的3500億美元的軍售意向,以及立即生效的110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沙特果然不改中東軍事大國的土豪作風,這麼大筆的合約令特朗普非常滿意,也加固了美沙之間的同盟。
以色列之行同樣重要。特朗普在競選中一直承諾要令以巴和解,並形容這是世界上最難達成的協議,只有他這樣的「談判高手」才能搞掂。而「回滾」奧巴馬與以色列的惡劣關係成為特朗普訪問的關鍵。但在出訪前,他向俄羅斯外長「泄露」以色列分享給美國的機密情報,為此行帶來陰影。果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雖然仍熱情迎接特朗普,但對特朗普提出的以巴和解構想並沒有積極的反響。無論如何,特朗普出訪以色列已經是一個良好的信號。
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基本上成功奠定了美國在特朗普時期的中東策略:即建立美國、以色列與遜尼派伊斯蘭國家之間的同盟,以對抗什葉派穆斯林,及與俄羅斯劃分勢力範圍。雖然這不能解決中東問題,但與奧巴馬時代美國猶豫不決、企圖腳踩兩條船,同時與遜尼、什葉兩派交好的中東戰略相比,簡單直接,可能更加有效。
但如此一來,如何打擊遜尼派支持的伊斯蘭國,可能要向後拖。特朗普的歐洲之旅就大為失色。在歐洲所關注的幾個主要問題上,特朗普都與歐洲主流社會相悖。
首先是歐盟的前景。英國脫歐是否會導致歐盟分解?特朗普支持英國脫歐,也鼓動其他歐盟成員國脫歐。他上任後,在歐洲數國的元首選舉中都支持主張排外脫歐的右翼參選人,希望歐洲走向分裂的願望非常強烈。可是,那些右翼參選人又無一例外地競選失敗。最近法國的馬克龍擊敗勒龐當選總統,更為歐洲左翼打下強心針。歐洲左翼在選舉中的一系列勝利,說明從去年英國脫歐開始的「右翼反全球化風暴」已經開始退潮。特朗普與歐洲左翼政府互相不咬弦已成定局。
其次是北約的前景。特朗普從選舉開始就指責歐盟國家分擔防務費用不足,「讓美國吃虧」,明言「北約已經過時」。早前彭斯與蒂勒森訪歐,安撫歐洲盟國說美國對北約政策沒有改變,但被質疑「說話算不算數」。這次特朗普親臨歐洲,在北約峰會上繼續在軍費問題上大做文章,指責歐洲國家沒有「按照承諾」讓軍費支出達到GDP的2%,但其實北約在2014年達成的協議是「在10年內達成這個目標」。這些錯誤的指責令歐洲盟國非常不滿。
特朗普「親俄」姿態更令受到俄羅斯威脅的歐洲盟國心存疑惑。在北約峰會的發言中,特朗普甚至不肯承諾美國支持北約的核心條款第五條集體防衛義務,即一個國家受到攻擊時,其他國家有義務展開軍事援助。這是自從北約成立以來,每一位美國總統都信誓旦旦的承諾。這對成立近七十年的北約,實在是一個悲哀。在特朗普訪歐期間,美國媒體通過秘密渠道拿到英國曼徹斯特爆炸案的機密照片,更令歐洲傳媒嘩然。這些照片據信是英國情報機關分享給美國夥伴,再從美國情報機關泄露出來的。特朗普上任後,美國情報像「無掩雞籠」一樣,不斷泄露,令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盟國擔憂,可能會影響以後的情報合作。
拉籠英國遠離歐盟
特朗普在歐洲關心的貿易問題上,繼續高舉美國保護主義大旗。甚至指責德國汽車公司「非常壞」,原因是德國向美國出口大量汽車。其實德國車並非以低價取勝,在美國佔領市場的位置是中高檔汽車到豪華汽車,價格不菲。美國汽車競爭不過德國,純粹是因為高檔車市場品牌與質量比德國車落後而已。看來,美國與歐洲的貿易戰危機不太遠。
特朗普是否願意遵守《巴黎氣候協議》,是歐洲另一關心的議題。一如所料,特朗普對巴黎協議不屑一顧。在G7峰會後,其他六國發表聯合公告,聲稱繼續支持巴黎協議,美國是唯一沒有聯署的國家。會後,傳出特朗普對是否退出巴黎協議「態度開放」,意味他已經下定決心退出。氣候協議是歐洲一直主導力推的國際議程,一旦美國宣布退出,美國與歐洲盟國的分裂將無可避免地擴大。
特朗普的歐洲之行,宣示了拉攏英國遠離歐洲,成為他的歐洲外交基調。歐洲難以指望與奧巴馬時期一樣的蜜月。難怪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宣布脫歐的英國以及特朗普政權下的美國,已經不是可以信賴的對象,歐洲安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歐洲對抗美英的底氣在於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台後,德法軸心重新穩固。德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也是經濟龍頭;法國是歐盟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擁有核武器,也有聯合國安理會中歐盟擁有的唯一否決票。兩者極為互補。默克爾與馬克龍如何守衛歐洲,如何與特朗普周旋,中俄從中如何獲取最大利益,成為新國際關係互動的重點。
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