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維護金融安全 服務實體經濟

時間:2017-05-29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金融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不局限於金融自身安全,金融強則國強,金融亂則國亂,金融同時也是國際博弈的主戰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中強調,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講話為當前中國防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指明了方向,釋放出了重要信號。

  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石建勳

  近年來,隨着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中國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監管和調控體系日益完善,金融機構實力也不斷增強。

  立足「國家安全觀」看金融安全

  總體來看,當前中國金融形勢是良好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同時也應看到,隨着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原來被高速度所掩蓋的一些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不少金融風險也在累積,金融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從全球層面來看,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由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引發的政治和社會危機正在世界蔓延,「黑天鵝」事件頻發,國際金融風險點仍然不少,金融危機外溢性凸顯。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形成的風險外溢效應,有可能對中國金融安全形成外部衝擊。

  從歷史上來看,不少國家在一個階段的經濟趕超型高速增長後,都遭遇了金融危機,有的甚至由於危機中斷了經濟增長的步伐,倒在了崛起的道路上,發展之夢斷於金融危機。當前,中國金融領域的風險明顯增多。

  2014年4月,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當今時代,金融的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力量無處不在,金融已融入人類社會發展全過程,滲透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軍事等領域莫不受到金融的影響。

  從國家安全的宏觀戰略視角看,沒有金融安全,金融無法健康持續發展,也就難以發揮對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等在內的國家安全體系,就難以得到有效支撐和保障。

  因此,金融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不局限於金融自身安全,金融強則國強,金融亂則國亂,金融既是國際博弈的主戰場,也是全面發展的主動力,需要立足於「總體國家安全觀」來思考和布局金融安全問題。

  全球進入「金融化生存競爭時代」

  維護金融安全是治國理政的一件戰略性、根本性大事。當今時代,金融已經突破經濟工具和媒介中樞的角色,成為現代國家治理和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能否用好、用活、用對金融手段,是一國能否在利益博弈中佔得先機、取得競爭優勢、實現總體國家安全的關鍵。

  全球已進入「金融化生存競爭時代」,在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變革與國家間生存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趨勢下,金融貨幣手段越來越多地成為了發達國家轉嫁危機、刺激經濟增長、維護其經濟與金融霸權常態化的金融生存競爭手段。這些手段包括量化寬鬆、匯率和利率操控、債務貨幣化、金融制裁等政策措施。

  在當前一系列國際事件背後,常常可以看到金融的因素和手段。因此,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升金融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學會運用金融手段進行國際競爭,開展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鬥爭,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金融大有可為。金融已是現代社會調節利益最廣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中樞。放眼全球,縱觀歷史,金融從來都不是「中立」的、無政治色彩的,而是為一定政治目的服務的。金融家必須要有政治素養;反之,政治家也必須要有金融素養、金融風險意識和金融安全意識。

  故此,習主席提出,要提高領導幹部金融工作能力,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努力學習金融知識,熟悉金融業務,把握金融規律,既要學會用金融手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要學會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強化監管意識,提高監管效率。

  中國金融改革要堅持自節奏

  時至今日,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物質層面的建設和積累已然達到一個高度。僅就金融資產規模來說,在一些指標上,中國甚至超過了美國,但金融競爭力和美國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運用金融手段治國理政和開展國際競爭的思維也有所滯後。目前中國金融現狀是大而不強,金融體系的安全性、有效性,金融產品的豐富程度,以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大眾需求的滿足程度,與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因此,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穩定,有如給經濟注入新鮮血液,帶來經濟運行順暢健康;金融體系漏洞百出,風險突出,經濟安全也必將受到威脅。沒有安全的金融體系保障,其他領域的開放創新也就會有風險,就會受到制約。

  正如鄧小平所說:「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盤皆活。」就是說,金融如果搞好了,金融手段的作用倘若發揮恰當了,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都將被激活,國家安全全局都將有保障。反過來說,如果金融搞不好,可能一着不慎,滿盤皆輸。金融能夠以其功能助力國家發展,也能夠以其風險危害國家安全。

  中國發展金融業需要學習借鑑外國有益經驗,但必須立足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中國金融發展特點和規律,不能照抄照搬。因此,中國金融改革發展要堅定符合國家利益的價值取向,避免為迎合或滿足某些國際金融機構或某些國家的要求,而打亂中國的金融改革開放節奏。

  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金融發展與維護金融安全進行頂層設計,把金融改革與發展、金融開放與安全的原則和目標系統化、具體化,增強針對性和系統性,用較小的代價實現改革開放效果的最優化。

  應堅持金融改革、開放、發展和維護金融安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和國際化的改革導向,堅持創新與監管統籌協調的發展理念,堅持自主漸進安全共贏的開放方針,堅持「先改革、先完善制度,後開放」、「先試點後推廣」和「對內開放要優先於對外開放」的原則。

  圍繞這些重要指導思想和原則,以有效配置金融資源為目的,以普惠、包容、開放為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金融安全為保障進行頂層設計,這是維護金融安全必須要有的頂層設計理念和原則。

  金融業需要提高抗風險能力

  要防止生病,增強自身抵抗力是關鍵。同樣地,要維護金融安全,從根本上說在於加快提升中國金融業國際競爭力,從而增強金融體系抵禦外部衝擊的實力。為此,就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優化金融業發展環境,構建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良好的會計標準、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要不斷推進金融業公司治理改革,強化審慎合規經營理念,強化金融業的內部約束機制。

  要加快完善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加快構築合規經營的規章制度體系,推動金融機構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責任,完善市場規則,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要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責任,金融機構必須加快經營模式、經營理念的轉變。

  在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轉型、創新成為行業趨勢,但無論怎樣創新,都要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核心。

  要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責任,不僅需要金融機構的自律,外部的有效監管也必不可少。要進一步強化金融業的外部監督和約束機制,完善宏觀審慎監管和治理、金融機構內部治理、金融行業自律、社會公眾監管四個層次的金融治理體系,加強金融中介機構建設和管理等。

  要適應現代金融綜合化發展趨勢,建立統籌、協調、高效的監管框架,從制度上消除監管競爭和監管套利問題,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強大合力,強化穿透式監管,最終構建一個滿足宏觀審慎、綜合監管、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要求的現代金融體系監管框架,為構建開放安全金融體系提供基礎性、制度性的保障。要加快提高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努力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經驗的金融經營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家。

  要進一步提高內地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是需要通過市場的選擇和政府的培育,以逐步組建發展一批實力雄厚、風險可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審慎開展跨境併購,完善境外分支機構網絡,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要在持續評估、完善審慎監管和有效管控風險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形成開放、安全、公平、有序、良性循環的金融生態環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