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評級機構最近下調中國的主權評級,任志剛認為,部分原因可能與穆迪「不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關,他謂自己接觸多年,仍未能全部參透。對於人民幣匯率,他分析中國現時是朝着「可兌換」的方向邁進,而非「自由兌換」。
任志剛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其優點,過去20、30年期間的經驗表明,中國經濟模式的發展優於資本主義,例如在過往兩次金融危機期間,大型經濟體之中只有中國不受影響。
他表示,中國發展模式的優點是政策傳達非常有效率,「又快又好」;不過由於較少運用市場力量,故資源分配效率較低。
對於人民幣匯率政策走向,任志剛相信中國是向「可兌換」方向走,而非自由兌換。可兌換的意思,是金融機構需要向監管機構「提供資料、接受監察」,在這種模式下,監管機構得以掌握資金流向,有助控制金融風險。根據最近形勢分析,他估計中國的取態,是要確保市場風險可控。
至於普羅市民比較關心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從理性角度分析,任志剛認為人民幣走強的機會大過走弱,原因包括:中國經濟增長率雖然有所減緩,仍遠高於歐美國家;中國在國際貿易仍錄得盈餘;人民幣利率水平仍是正數,部分歐美國家則是負利率。在這些宏觀經濟數據支持下,他反問「人民幣點會弱?」
不過他同時指出,人民幣匯率也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子之一是市場預期。對於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持續萎縮,他認為主要受市場供求關係影響,只要市場需求回升,資金池自然會增長,認為「毋需擔心」。